外界了解基金会发展情况的主要窗口之一便是基金会的年度报告。根据《基金会年度检查办法》,基金会每年3月31日前应当提交上一年度的年度工作报告,包括财务会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开展募捐、接受捐赠、提供资助等活动的情况。
而朱凌对于年度报告的一些必填项目有着自己看法,“國家的相关政策太死板了,也不切实际,对我们基金会工作的开展是種束缚”。
朱凌的看法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基金会负责人的看法,在采访过程中,他们还不约而同地提到某一项政策,并将其比喻作“门槛”。
所谓门槛,主要是指《基金会管理条例》第29条,即要求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非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额的8%。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
记者在民政部的网站上查到了84个基金会(包括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的2005年年度报告,结果发现,超过半数的基金会无法达到该项要求。
据粗略统计,在68个公募基金会当中,除去2个新近成立的基金会,只有29个(占43.9%)达到上述要求,其中19个(占28.7%)不但公益事业支出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而且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另外有10个(占15.1%)用于公益事业的支出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还有8个(占10%)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
此外,在16个非公募基金会当中,除去2个新近成立的基金会,达到上述要求的只有6个(占42.8%),其中5个(占35.7%)不但公益事业支出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额的8%,而且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另外有3个(占21.4%)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
门槛过高的争议
很容易理解筹款能力差的公募基金会对于门槛的抱怨。缺乏有效地募捐手段,让这些基金会对公益事业支出也捉襟见肘,很难达到上一年总收入70%的指标;而基金会的当务之急是为了解决生存問題,所以,面对微薄的募捐收入,就无法将主要支出放在公益项目上,而不得已转向行政支出,自然也容易超过当年总支出10%的指标。
“从某種程度而言,这就是一種恶性循环。”中國益民文化建设基金会秘书长苏宏告诉记者,“因为缺钱,我们无法运作和开发项目,没有项目就带不来捐赠,没有捐赠,基金会就仍会持续现在的状况。”在该基金会2005年的工作报告书中,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为336947.70元,占总支出的比例为84.41%。据介绍,这家成立于1993年的基金会,鼎盛时期捐赠收入近千万元,2006年还不到100万元。
而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不少非公募基金会的负责人,对于《条例》规定“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额的8%”的要求也提出了异议。
“非公募基金会没有募捐指标,只能依靠本金做公益项目,因此既要保证公益事业支出不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额的8%,又要保证一定的行政费用,就意味着本金的增值率起码要在8%以上,然而我们國家的存款率目前根本达不到这个水平,但是做别的金融投资又会有风险。”吴作人國际美术基金会秘书长商玉生说,有关8%的规定是在上世纪中國金融风暴之前定下来的,当时年存款利率大约在8%以上,然而现在我國的存款利率一再下降,8%的指标却没有跟着变化。
不过即便达到了门槛的要求,不少基金会仍表示,在实际操作中压力很大。“为了生存,我们必须拼命地筹钱和拼命地花钱,同时还要控制行政成本。”王汝鹏说。
摆在基金会面前的难题是,筹资规模越来越大,就意味着待拨资金的数额也在不断增加。王汝鹏说,由于“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2006年该基金会总收入为8605.24万元,因此2007年的资助支出总额应不低于6000万元。而按照这个趋势继续下去,意味着基金会当年必须比前一年筹集更多的捐款,同时也要花掉更多的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