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输入,却一直没有理想的利益收入,甚至连股权收购成本都无法收回。一位接近安信信托与國之杰的市场人士透露:“自2002年至今,再融资渠道只有中國石化一个案例成功,而未来一两年,安信也未有再融资可行计划。”
國之杰购买股权成本回收似乎遥遥无期。
另一方面,在初期支持國之杰房地产项目的单个信托产品,受200份限制,很难形成资金规模,而2006年中期监管层《关于加强信托投资公司部分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54号文)、《中國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的下发,信托公司贷款给房地产企业的条件提高,监管力度加大,信托融资渠道愈加狭窄。信托融资渠道对于國之杰已成鸡肋。
此时的另一背景则是多家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2006年银根、地根轮轮紧缩,尤其是关于未封顶楼盘不得预售的规定,使得开发商资金链严重紧张,國之杰也难逃影响。
“國家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再加上安信在融资渠道的受限,已使國之杰在资金上捉襟见肘,”上述市场人士分析,“在安信信托受2006年底信托行业整顿,急需业务转型时,國之杰已力不从心。”
“國之杰与其步履维艰,不如把安信让给更有专业水平的中信。”邓举功认为,“一些具备金融控股架构的信托公司,上市需求很大。而一只处于领头羊位置的中信,由于效益好,知名度高,且具有银行、证券、保险等较好的通道资源,能够尽早进行再融资,把借壳成本收回。”
邓举功进一步分析:“把中信资产装入安信之后,尽管國之杰股份持有额减少,失去控股股东地位,但随着安信信托的价值增加,绝对收益仍会增高。”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2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