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秋拍季,香港和内地拍品应当说还是非常吸引眼球的,从进场人数看,也基本上与历届大拍持平,但其拍卖成绩却不是最好的。挥之不去的阴云,笼罩在每一名投资者心里。真应了那句话“天空还是昨天的天空,云彩已不是昨天的云彩。”转眼之间,火爆的艺术品市场似乎就趋于平淡了。秋拍折射出的诸多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展望2006年中國艺术品市场也是众说纷纭:乐观的人认为继续演绎“神话”;大多数人认为市场即将进入盘整期;某些悲观的人甚至认为市场有下跌的可能性。
市场需要调整
人们对艺术品市场有可能下跌的担心主要来自中國书画市场。之所以造成当前这種局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中國书画在海外市场失去了本源的文化背景,外國人很难深入理解其中的蕴含。而中國书画的一级市场在國内,能冲刺高价的多属内地民营企业主所为。例如领军企业有北京保利集团、大连万达集团、浙江小小集团、南京王朝艺术品公司、中凯集团、武汉蓝光集团、金轮集团、徐龙食品集团、蓝宝集团等。目前,中國书画拍卖市场群龙无首,众多拍卖公司在纷乱离合中快速发展。频繁的场次,海量的拍品,瓜分了现有的主力买家,削弱了买气。
其次,卖方市场期望过高。由于书画艺术品的价位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许多从事艺术品投资和收藏的人士,对艺术品的增值期望太高。委托人在委托拍卖时,往往会将拍品底价定成高于市场价的天价。而某些拍卖公司为了吸引买家进场,在印制图录时又会自行降低估价,多次大拍,许多拍品的成交价会远高于估价,就是此種现象的反应。俗话说事不过三,几次挫伤买家的积极性,自然投资的愿望也就减小了。
最后,当前艺术品资源日益稀少,一些希望短期获利的人,频繁在各拍卖公司打时间差,市场上出现了一些频繁曝光的拍品,俗称“买卖货”,但成交率大大降低。精品仍然会受人追捧,艺术垃圾必将无人问津。
从市场方面分析,一方面真伪問題一直困扰着投资者,另一方面书画市场错位严重。例如,去世作者与在世作者的错位,有职务作者与无职务作者的错位,古代与现代的错位等。书画艺术品拍卖市场人为操纵痕迹明显,市场调节被严重弱化。去年年末的调整应被看作艺术品市场未来发展趋好的信号,因为市场已经在自发调节。
古器物有望脱颖而出
但调整意味着更好地发展,而且具体情况应具体分析,不能认为所有的品種都将遭遇寒流。按成交金额来算,艺术品市场排名分别是,中國书画、古器物、油画项目。而按窜升的迅猛势头来说,人气与排名恰恰相反,分别是油画、古器物、中國书画项目。展望2006年艺术品市场,这一上升势头应有延续。
从國际市场来看,古器物的人气依然坚挺,精品脱颖而出。中國古代陶瓷、青铜器是艺术品拍卖市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國艺术品在國际市场最有影响力的拍卖品種。去年中國古代陶瓷整体启动明显,呈现出上扬的态势,市场屡有高价创出。
2005年7月21日,在伦敦佳士得进行的“中國瓷器及艺术品”拍卖中,元青花“鬼谷下山”罐以2.3亿多人民币成交,创下了目前中國瓷器拍卖的最高价。10月23日,苏富比香港秋拍,清朝乾隆皇帝御制的“乾隆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以1.2亿元人民币成交,这个拍卖成交价格刷新清代瓷器最高拍卖价。在这些精品器物的带动下,國内市场也是欣欣向荣。
从國内市场来看,古器物市场长线也将看好。一方面中國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必将带动艺术拍卖市场的蓬勃发展,进而对全球艺术市场产生连锁效应。为了吸引内地买家,众多的國外拍卖公司已经或即将登陆中國市场,例如德國纳高拍卖公司。
另一方面,部分拍卖会由于國外买家的加入,引发了艺术品竞争的新局面。瑞士收藏家希克就曾在嘉德以1200万元竞得《毛泽东视察广东农村》油画。最后,拍卖会上高价精品的出现,凝聚了大量人气。例如翰海秋拍的成化青花瓶和元青花罐等拍品。在这三大主因所酝酿的情况下,2006年古器物市场有望攀登另一个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