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渠宝笈》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宫廷编纂的大型著录文献,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编四十四卷。著录了清廷内府所藏历代书画藏品,分书画卷、轴、册九类。作为我國书画著录史上集大成者的旷古巨著,书中所著录的作品汇集了清皇室收藏最鼎盛时期的所有作品,而负责编撰的人员均为当时的书画大家或权威书画研究专家。
《石渠宝笈》经过初编、续编和三编,收录藏品计有数万件之多。其中著录的清廷内府所藏历代书画藏品,分书画卷、轴、册九类;每类又分为上下两等,真而精的为上等,记述详细;不佳或存有問題的为次等,记述甚简;再据其收藏之处,如乾清宫、养心殿、三希堂、重华宫、御书房等,各自成编。全书修编定稿后,即指定专人以精整的小楷缮写成朱丝栏抄本两套,分函加以保存。一套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一套现存台北。
《石渠宝笈》中所收录的书画精品,都曾为宫廷所珍藏。清末及民國初年,溥仪以赏赐等名义,使部分书画名作散失;出宫时还将大批藏品迁离紫禁城,至伪满洲國结束期间,部分藏品失散于民间甚至海外。因此,《石渠宝笈》成为了目前挽救这批失落國宝的最重要的线索。同时,若能验明正身为《石渠宝笈》著录中的画作,往往也会身价倍增,成为拍卖会中的焦点。例如2005年秋季拍卖会,中贸圣佳公司推出的五件《石渠宝笈》著录过的书画,全部成交,而且每件成交价都超过500万元。
在鉴别书画的过程中,如《石渠宝笈》这样的文献记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收藏者可以比照著录书中所载的书画题材、名称、质地、尺寸、作者及其款印、后人的各类题识和鉴藏印,以及流传经过等方面内容,弄清楚与该件书画有关的情况,帮助作出正确的判断。通常来说,古代名家、尤其是大名家的作品一般都经过前人鉴藏和著录,如果突然出现一件号称汉晋唐宋名家的作品(出土文物除外),而各类著录中又并未记载,那十有八九是件伪作。
不过,尽信书不如无书,藏家也不可迷信《石渠宝笈》的权威。有专家就曾考证,《石渠宝笈》初编中也著录了部分赝品,如现藏辽宁省博物馆的宋孝宗赵行书《赐周必大手束力》卷、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明代徐渭《牡丹》轴。收藏者,尤其是初涉者应该正确对待《石渠宝笈》这样的著录书,既要加以利用,又不能盲目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