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日前启动拥有近40万高端人群的“每经数据库”,就“沪上顶级时尚商品的消费习惯”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上海消费者对奢侈品牌的获知渠道以杂志广告为主,他们常在本地高档百货商场购买奢侈品;每年在此方面的人均支出不足5万元,愿为单件品牌商品支付的价格多在4000元以下;在品牌认知度方面,LV高居榜首,接下来依次是CD、GUCCI、BOSS和香奈尔。
本土高档百货与品牌专卖店互不相让
在“你由何種媒介了解奢侈品牌”一项中,51%的被访者表示是通过杂志了解,32%的被访者了解渠道是互联网,10%左右的是朋友介绍,只有7%的人是通过电视。
调查显示,73%的男性被访者经常在上海本地购买奢侈品,女性在本地购买的比例为68%。选择到欧美、东南亚、中國香港等地购买奢侈品的男性比例为25%,女性则为30%。这一数据表明,对于异地购买这種成本较高的消费行为,女性比男性更能接受。
对本地购买渠道的进一步调查表明,高档百货商场在竞争中与品牌专卖店分庭抗礼:有35%的被调查者常在本地高档百货商场购买奢侈品,与在专卖店购买的比例(36%)持平。
资深传媒人士李先生分析指出,随着上海居住条件的改善,定价在20元左右、兼具休闲与摆设功能的“客厅杂志”正在兴起。这类杂志印刷精美、价格不菲、受众定位高端,是奢侈品广告的主要投放媒体。
他同时认为:“以上数据说明本地奢侈品销售渠道基本能满足上海居民购买需求,并获得了基本认可。顶级品牌专卖店只能与百货商场打成平手,则说明上海消费者的购买能力还有待挖掘。”
5万元是奢侈品年均支出的心理关口
从“单件品牌商品价格承受区间”来看,2000元-4000元人民币的价位最容易被接受,受访者选择此价位的比例为45%;其次是1000元-2000元,有38%的被访者选择了这一区间。可见,1000元-4000元人民币是上海市民购买单件奢侈品所能支付的平均价位。
调查表明,在“每年的奢侈品支出”上,数字区间的集中趋势同样明显———近九成的被访者表示在这方面的年均支出不超过2万元人民币,不足1成的人选择了2万-5万元区间。值得一提的是,只有2.6%的被访者选择“5万元以上”。可见,5万元是绝大多数沪上奢侈品消费者年均支出的心理关口。
从性别来看,在年均支出2万元以下的被访对象中,女性比例为84%,男性为87%。
“上海女性比男性舍得花钱,但男性比女性更具奢侈品消费能力,奢侈品企业应当注意这个特点。”李先生一语中的,“从这组数据同样可以看出,不论男女,上海奢侈品市场前景可观。”
七成人青睐LV
本次调查还发现,目前在上海,LV是人们认知度最高的奢侈品品牌,72%的被访者都认为它是著名的奢侈品品牌。CD、GUCCI、BOSS和香奈尔等品牌紧随其后,依次有48%、46%、21%、19%的被访者表示这是他们心目中的奢侈品品牌。
男性投票最多的前五名品牌分别为:LV、GUCCI、CD、BOSS和欧米茄,最受期待的男性品牌是BOSS(27%)和欧米茄(24%);女性提到最多的前五名依次是:LV、CD、GUCCI、香奈尔和PRADA。此外,被调查者还提及劳力士、阿玛尼、范思哲、法拉利、宾利等众多品牌。
从投票结构来看,时装、箱包、汽车等能够明显表明拥有者身份的品牌得票较多,而能为消费者提供顶级享受的服务类品牌却鲜有人提。这与本报于今年5月17日进行的一次调查相符:在顶级时尚商品的消费领域中,服装是消费者最习惯的品类,达到70%,汽车、珠宝钟表、烟酒的占比分别为8.75%、5%和3.75%。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日前在沪发布的研究报告也称,中國的奢侈品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消费心态仍以“显示身份”为主,消费者属于“商品驱动型消费”类型;而在奢侈品市场较为成熟的发达國家,消费者偏爱“体验驱动型消费”,追求能够放松压力的舒适假期或者高品质的服务。
上海交大品牌战略研究所所长余明阳教授认为,此次奢侈品购买渠道、消费支出、品牌选择等多方面的调查结果,共同指向了一个结论———上海奢侈品市场尚未成熟,上海消费者在奢侈品购买力方面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LV的成功说明了广告宣传与抢得先机的必要,但对奢侈品企业而言,一定要掌握好推进节奏,“切不可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