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里,银行的理财业务不再是一个概念、一个品牌,它们的理财业务开始呈现出更多的业务细节。而银监会对这个潜力无限的市场表现出了比以往更多的关注,投入了更大的管理力度。
从2004年到2005年,我们看到理财从一个“概念”变成了具体的“现实”。
波澜壮阔的“理财产品大战”
你是否还记得2004年末人民币理财产品带来的轰动?这股产品竞争之风刮到了2005年,而且越演越烈,从一種产品到多種产品,形成了银行之间波澜壮阔的“理财产品大战”。因为通过一个成功的产品,银行可以最快的速度累积客户、资金资源和创造利润。而在股市不景气的情况下,银行理财产品的稳定收益和低风险对广大客户而言确实有很大的吸引力。
在众多产品之中,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外汇理财产品是各家银行推出次数最为频繁的,它们大都采用月滚动推出的形式,推出周期短、产品更新快,受到不少投资者的追捧。
诞生于2004年末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经光大银行推出,随后业内各家银行也“争先恐后”地来抢滩,先是股份制商业银行,随后四大國有银行也加入混战,一时好不热闹。本以为它会继续风光无限,可惜这场“混战”被银监会“盯”上了,出台了一系列的整治措施,一时间,人民币理财产品迅速落入尴尬的局面,不再受宠。在2005年后半年,大部分银行都停止了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销售,虽然它还时有推出,但跟当初的市场火爆相比,人民币理财产品现在只能算是个“半红不黑”的小明星。
外汇理财产品和人民币理财产品算是2005年银行理财产品的两大巨星,不过两者的命运却不尽相同。外汇理财产品的火爆程度虽然比不上人民币理财产品,但是它却呈现出一種细水长流式的持续人气。从传统的跟汇率和利率挂钩的产品开始,2005年内,外汇理财产品的发展非常迅速,年末已经出现某外资银行推出的与黄金、石油挂钩的产品。在中國金融和资本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外汇理财产品可以参与到海外发达的资本市场,投资者能分享到的收益自然比较高。
理财师诞生
优秀的理财顾问是人们在理财过程中最重要的向导。2004年,各種理财师的培训应运而生,但是大部分采用海外(包括中國香港地区)的资格认证,在中國市场上缺乏足够的权威和专业性。2005年,“正牌”中國理财师终于诞生。
2005年10月,中國金融理财师标准委员会正式成为國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的成员,而國内理财师的培训工作早在4月份就开始了,國内的各大银行都有不少人参与,2006年上半年國内将举行被國际认可的CFP(注册理财规划师)资格的考试。银行发展理财业务的关键核心是“人”,更多获得國际认可资格的专业理财师将能为客户提供素质更高的服务,这个理财业务的细节将会不断地得到完善。银行的VIP客户,过去可能有不少的抱怨,认为服务他们的理财顾问不够专业、经验不足,这種情况在未来将有所改变。
跟“免费午餐”说再见
2005年,我们彻底跟银行的“免费午餐”说再见了。首先是四大國有银行的借记卡纷纷收费,除了借记卡的年费以外,还包括ATM跨行存取款、转账、开卡、挂失、补卡、密码重置、换磁以及存折异地柜台业务,等等。一时间,银行卡的消费成本迅速提高,老百姓都热衷谈论如何为自己的银行卡“瘦身”。
7月,深圳建行宣布将对人民币小额个人活期存款账户,即日均存款余额小于500元的账户收取10元账户管理费,并执行0.01%的活期存款利率。深圳建行收费似乎是一个“试点”,当时人们预测随后而来将是全國性的收费。不出所料,建设银行总行在9月宣布,从9月21日起对日均存款不足500元的小额账户每季度开收3元管理费。
一次又一次的收费,引来了不少的异议。银行说借记卡收年费是國际惯例,而不少人却提出在國外借记卡虽然收年费,但配套的服务却比國内多得多;小额账户收费更是让老百姓觉得银行在“嫌贫爱富”。的确,在银行金融服务还没有完善的时候,这些做法的确略嫌“粗糙”,很多問題过于简单化了。不过,万事开头难,银行服务的完善即使现在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免费午餐”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银监会之“手”
2005年,银行的理财业务得到了银监会前所未有的关注。3月,由于人民币理财产品热销势头不减,各家银行之间的竞争开始进入白热化阶段,银行普遍在收益率上做文章。针对这股收益“攀比风”,银监会之“手”悄然出动,一份向各大银行下发的内部通报,给人民币理财的火爆浇了一瓢冷水。通报中明确提出了“产品收益率不能盲目攀比”、“人民币理财产品不能搭售存款”、“明确风险提示”三方面要求。
既然理财业务已成为各家银行的重头戏,银监会立法监管是早晚的事情。2005年年底,经过一段时间的征求意见,银监会正式发布了《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服务的管理办法》和《风险控制指引》,这两个办法的出台,一方面为國内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指明了方向,也有效地控制了业务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未来一年,银监会之“手”将有可能更多地触及银行理财业务的方方面面。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