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6000万资产的孙先生,他以及几个朋友有1亿多元从建筑和房产市场撤下来的闲置资金,为找不到投资渠道而发愁。
建筑行业挖到第一桶金
在新旧体制的交替中,最能产生财富,而孙先生,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出生于苏北的孙先生,1981年考入南京建筑工程学院,1983年顺利毕业到江苏省物资部门工作,后来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关系,1986年,从单位辞职开始倒腾钢材。
由于机会把握的好,对于钢厂比较熟悉,销售渠道也很通畅,体制放开后,孙先生如鱼得水,短短的几年时间就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孙先生告诉记者,他在南趸、中储等南京三大钢材市场都有大的摊位,生意在南京做的也是“杠杠”的,在钢材市场的资金就有4000多万元。同时,加上1000多万元的券商理财产品,他可以动用的资金已经超过了6000万元,其中有部分是以公司名义存的,也有部分是以个人的名义经营的。
谈到这里时,已经四十不惑的孙先生的表情里满是对过去的怀念。他告诉记者,过去的钱真是好赚,那種暴富的机会,现在已经几乎找不到了。
亿元资金愁出路
好日子总是不长久,在國家宏观调控一声令下,建筑市场开始变脸。
谈到他所从事的行业,孙先生也是深有感触,80年代末的时候,那时由于经营的人少,加上钢材还是紧俏货,生意非常好做,利润也很高,不过最近一两年不行,大家一窝蜂地从事钢材生意,一个市场里有数百家经营商,利润很低,并且有时候还要自己先垫资,常常是开发商做下个项目才结清上个项目的钱,因此也不好做。
孙先生告诉记者,从2004年宏观调控开始,建筑市场就逐步走下坡路,尤其是在去年底,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滑坡,钢材的需求急剧下降,而加上南京“十运会”后,大项目大量减少,今年建材生意不好做了,所以今年开始就没有进货,导致大量的闲置资金在手里。
和孙先生一样遭遇的还有他的几个好朋友,都是从事建筑以及房地产行业。他告诉记者,他的一个朋友是在南京搞幕墙的,生意也做的很大,手里资金也有几千万,但是在房地产遭受宏观调控后,生意也下降很快,加上國家对于环保要求很高,所以,他手头的资金也发愁没有地方投资。
孙先生表示,他以及他的几个好朋友的闲置资金已经远远超过1亿元。
期望年保底收益率在8%-10%
孙先生最为苦恼的是,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机会和方向。
孙先生表示,曾经有两家银行的客户经理找过他,希望能够帮他理财,但是银行开出的最高存款利率只有4%,这和他所希望的实际收益有很大的差距,只好作罢。
之后,他们又想做一些实业,毕竟这才是实打实的东西。去年看中了保健品市场,结果没有想到,现在上马保健品还要进行GMP论证,一个保健品项目论证就要花三四千万元,由于觉得不值,因此也只能放弃。
万般无奈之下,孙先生只能把一部分资金放在证券市场上,目前和某证券公司进行委托理财业务,证券公司给他的保底收益是8%,超过部分双方分成,证券公司进行封闭运作该资金,每个月出资金财务报表清样。
对此,孙先生也很无奈,他告诉《金融》周刊,资本运作这个东西很虚,再说股市已经超过1300点了,究竟还有多少机会还很难说,因此,他还是想做一些能看得见的事业,免得到头来,什么也没有留下,所以委托《金融》周刊以及即将成立的江苏投融资俱乐部全力寻找项目。
他表示,他对所寻找的项目有两个要求,一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二是保底收益率达到8%-10%,此外别无其他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