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理财 理财首页 | 理财攻略 | 生活理财 | 投资理财 | 理财规划 | 税收筹划 | 理财故事 | 财富测试

您的位置 > 理财知识网 > 个人理财 > 从第一桶金看晋商早期发家史

从第一桶金看晋商早期发家史


本站网址:ilc.org.cn 来源:理财知识网
了解晋商如何挖到第一桶金,是对历史和先人负责,也可以启示今天希望成功的创业者。学晋商,先学晋商的品德。

  资本主义社会的原始积累过程也许充满了对外殖民、掠夺的血和泪,但晋商的第一桶金主要还是来源于自己的勤奋和才智,再加上抓住了“开中制”和清王朝统一中國这样的好时机。晋商中许多成功的大户,如曹家、乔家、侯家、冀家、渠家、常家等,都是从一无所有的贫苦农民经过很多代人努力成为富商的。他们在成功之后也走了官商结合之路,但在起步挖“第一桶金”时,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就是明代张、王这样富可敌國的富户,起先也是自我奋斗,成功后才有人去读书、当官,靠权力而达到顶峰的。了解晋商如何挖到第一桶金,是对历史和先人的负责,也可以启示今天希望成功的创业者。

  美國社会学家乔治·吉尔德在《财富与贫困》一书中指出,“财富大半是思想的产物,而不是金钱的产物。”这就是说,人之所以穷,主要是自己安贫乐道。一个人只要想富,总可以通过奋斗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晋商最集中的晋中这一带,自然条件恶劣,人多地少,生活相当艰难。那些安于贫穷的人,就一代一代地在这块土地上自生自灭。但少数不甘贫穷的人却在寻找并尝试不同的脱贫之道。

  在封建社会,穷人的脱贫之道一是“造反”,二是经商。山西民风淳朴,没有造反的传统。历史上,没有一次农民起义發生在山西,也没有一个农民起义的领袖或重要将领是山西人。于是,那些不甘贫穷的人,就走上了外出寻找脱贫之道的漫长而艰难的旅程。

  明代王家兄弟王瑶、王现走遍了大江南北;明末范家的范永斗奔波于张家口和辽东之间;清初曹家的曹三喜来到了辽宁朝阳;乔家的乔贵发来到了内蒙古包头;常家的先人来到张家口这一带;侯家的侯万瞻父子从南到北贩运丝绸,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渠家先祖渠济是走乡串户的货郎,以后又到包头。这些今天如雷贯耳的晋商名家,哪一家不是不甘贫穷,走上了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创业之路?没有改变贫穷的决心,他们如何能走上这一步?

  外出经商其艰苦自不必说,关键是要能经得起惨败的考验。当年乔家的广盛公在包头从事“买树梢”的投机买卖。“买树梢”相当于买青苗,在春天把农民未长成的庄稼买下,到秋后按预定的价格收购。未来是不确定的,“买树梢”是大收益与大风险并存。乔家有一次“买树梢”失败,濒临破产,幸亏有同仁相助才渡过难关。以后,乔家用三年的时间还清旧债,才有了新起步,并把广盛公改为复盛公。如果面临破产、债权人讨债,乔贵发一死了之,以后还有乔家吗?晋商中这種从困境中求生存与发展的例子不少。那个时候,支撑他们的不是财产,而是一種“不服输”的精神信念,正是这種信念在以后变成巨大的物质财富

  与成功的晋商同时出去闯天下的人当然不止我们今天知道的这几家,但为什么只有他们成功了,而失败的是绝大多数呢?我想这有一个眼光的問題。换句话说,成功的人不仅要有艰苦奋斗、不怕挫折的精神,还要有超出别人的眼光,能抓住商机。仅仅能吃苦、勤劳、坚强,还不能保证成功,还需要有能力。有眼光和能力,才能抓住别人看不到或抓不住的商机。

  张、王两家抓住了“开中制”后的盐业贸易,侯家抓住了丝绸贸易,常家抓住了与俄罗斯的茶叶贸易,范家抓住了与尚未执掌中原的女真人的贸易,日升昌抓住了票号业,这些我们都已熟悉。这里,再讲一个并非晋商著名大户的例子。

  明代有一位不出名的山西交城县农民王权,家境贫困又遇大灾,投奔兄长当伙计的店,照顾有病的东家。东家被他无微不至的关怀感动,给他500两银子开店。王权回乡时认识了一位在李自成军中管后勤的小官,知道他们正进军北京,而且势不可当。王权注意到义军带的是一種陕西米脂一带的凉帽(李自成进北京油画和昌平李自成塑像上的那一種),估计他们到京后凉帽都坏了,必定要换。于是,他便到陕西大量收购。凉帽从3个铜钱涨到18个,他仍然收购,以后李自成部队进京,以每顶1.8两银子的高价收购凉帽。王权大赚一把,被称为“凉帽王”。市场上机会常有,但能看准并抓住的人并不多,成功的晋商就是这为数不多的智者。

  我们常讲“小富靠智,大富靠德”。这就是说,成大事者不会去玩弄那些权术,而在于有做人的大德。许多人在开始创业时往往饥不择食,什么缺德事都干。晋商中这样的人当初肯定也不少,但他们以后无一成大事,赚几个小钱后就销声匿迹了。所以,留下的都是做成大事者的成功事例。

  电视剧《乔家大院》中乔致庸坚决制止往胡麻油中掺假一事,历史上确有其事。当时,许多商人普遍的做法是把小米粥的汤用搅拌法掺入油中,短期内从颜色上看不出来,也不致毒死人,吃下去后也没有不良后果。乔致庸反对的正是这種做法,要卖就卖货真价实的油。

  还有一件發生在乔家复字号的事是,当时许多商号卖面时缺斤短两,但复字号卖的一斤面实际是一斤一两。表面看去,乔家是傻子,实际上消费者并不傻。他们以后都到乔家买面,把其他商号都挤垮了。我想,《乔家大院》中每块1斤的茶叶实际上是1斤1两,应该是根据这件事的艺术创造。那些自以为聪明的商号总以为自己比消费者精明,就用了各種方法蒙骗消费者,实际上消费者什么不明白?经济学告诉人们的一个真理是:人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千万别以为自己比别人精明。把别人看成傻子的人自己才真傻。当年那些卖掺假的麻油、缺斤短两的面粉的人,哪一个以后成了大家?骗得几个小钱回去,又能过几天日子,遑论大院?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按Ctrl + D 把本篇理财文章加入收藏夹
 
理 财 计 划
生活理财持家有道
育儿养老买房置业
购车养车消费旅游
银行理财保险理财
投资理财
黄金收藏信托基金
期货外汇债券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