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中國最具现代化气息的城市,这里的年轻人喜欢接触新鲜事物。1995年,正在读初中一年级的洪祺良进入了第一批互联网公民的行列。浏览网页、聊天、听音乐……在熟悉了这些网络元素之后,洪祺良发现网上也卖很多琳琅满目的商品,于是想自己尝试一下。他翻出父亲买来闲置无用的一堆刻录光盘,写了篇简介登在易趣上,还配发了图片。头三天,无人问津。没想到七天之后接到一个购买电话,对方问他怎么进行支付,洪祺良喜出望外。这是他第一次在网上进行交易,没有赔本。 初次成功之后,洪祺良开始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操作技巧,并将所有的零花钱都作为了流动资金。2001年他进入了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同年也在网上开了一家自己的店铺,取名“瑞丽数码”。“一开始只是做着玩玩,后来发现确实能赚些零花钱。”头两个月,洪祺良的商店生意比较冷淡,主要是信用度低。后来,一些造访的顾客发现这个店主的信誉不错,回头客就多了,生意也渐渐红火起来。洪祺良依靠他的网络商店赚的钱,支付了自己上大学期间的所有费用。经济上不再依赖父母,他在同龄人中感觉很自豪。
洪祺良刚刚开始迷恋网络的时候,曾经遭到父母的反对,理由是“影响学业”,他的电脑还因此被“封闭”。“是我吵着闹着,好不容易才把存在他们那里的压岁钱给掏回来。第一笔风险投资应该是我投给我自己的。”洪祺良认为这是自己人生中一个正确的决定,“在我出了成绩以后,家里才肯支持我,并给我资金。”洪祺良说后来自己开网络商店已经有了一个“家庭工作室”的帮助。他的父亲在一家物业公司工作,上班的地方离邮局近,邮寄商品的工作很多时候由他代劳。母亲也帮忙打理网络商店的财务记账,“妈妈本来就是做会计的,虽然还没有退休,但我自己这点事对她来说是小菜一碟。”
到2004年,洪祺良的网络商店月均销售额已经达到一万元以上;他说如果以后业务再扩大,就要开个公司找人一起做。在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中夺冠后,洪祺良获得了10万元奖金。中國电子商务协会理事长宋玲和易趣网CEO邵亦波给他颁发奖杯和巨大的支票样板时,那一刻,洪祺良有了一種“明星”的感觉。创业初期的洪祺良想法很多,他计划将一部分奖金拿出来做流动资金,继续扩大业务;另外还准备读一些管理学、电子商务类的课程。
互联网周刊:你的网络商店主要卖什么商品?
洪祺良:数码、电脑类的产品为主。参赛期间,为了提高交易额,大家都是薄利多销。我卖出价格最高的是一款惠普的二手笔记本,9000元;最便宜的是一条腰带,只有5块钱。
互联网周刊:接下来还准备主要做二手产品吗?
洪祺良:接下去我想联系一些比较大的品牌做代理,主要是外设方面的,因为这类商品风险比较小,利润相对也有优势。说实话,现在很多厂商的电子商务意识还是很薄弱的,大厂商对传统渠道的依赖程度太强,他们担心大力推广电子商务会破坏传统渠道。对小的厂商来说,他们的传统渠道本来就比较匮乏,正需要一種经济的手段来推广产品,所以电子商务比较适宜。
互联网周刊:你一般从哪里寻找货源呢?
洪祺良:一般是找厂商;二手商品主要是通过在批发市场里认识的很多上家。
互联网周刊:商品的质量怎么保证呢?是不是每件都要亲自试用?
洪祺良:这得凭经验了。我当然也吃过苦头。不过现在认识的一些上家都比较有信用,他们知道我要什么产品,清楚什么东西适合我,什么东西不适合我。我对商品的概念是包含诚信、服务好坏,还有技术支持等等。这些都集合起来才是我的商品。
互联网周刊:网上创业的生活节奏怎么样?
洪祺良:当然觉得辛苦,经常半夜一点多才睡。不过我并不觉得累,做自己喜欢的事,效率就很高。
读大学期间,关于未来的职业,设计师、网管、CIO都设想过,但是自己当老板还是最愿意去做的一件事。在取得了一些成绩后,我才体会到自己确实有一定的能力去做好这个工作。
互联网周刊:有什么短期目标吗?
洪祺良:我的想法还是比较实际的。近几年刚刚起步,每年都能成倍增长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