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理财 理财首页 | 理财攻略 | 生活理财 | 投资理财 | 理财规划 | 税收筹划 | 理财故事 | 财富测试

您的位置 > 理财知识网 > 个人理财 > 财富似近又似远如何能赚到手?

财富似近又似远如何能赚到手?


本站网址:ilc.org.cn 来源:理财知识网
凌濛初的《拍案惊奇》中有一个故事叫《转运汉巧遇洞庭红》,说的是商人文若虚经商破产,无奈之下带着只值一两多银子的“洞庭红”桔子跟着别人去了海外,不料在外國这些桔子竟然卖了八百两银子。回國途中,文若虚又在一座荒岛上发现一个鼍龙壳,运回老家卖了五万两银子……破产商人文若虚就这样短短几个月成了福建的巨富———如果当时有福布斯排行榜,估计他老人家也一定能进入百强了。

   《拍案惊奇》这类文学作品的目标读者是普通市民阶层,按现在流行的划分标准就是“非高尚人士”。虽然登不了大雅之堂,可是这类作品对于社会生活的影响力往往大大超过唐诗宋词,至今依然深刻地影响着许多老百姓的致富心理。

   一两多银子变成八百两,这已经够让人向往了,而白白捡到一个鼍龙壳,一下子赚了五万两!这種得来全不费工夫的运气简直让人神往。作为消遣,茶余饭后看看这些传奇故事,掩卷做做白日梦,把自己与书中角色替换一下到梦境里过把瘾,这也不失为调理身心的一種养生之道。可是國人一向喜欢用口述的形式传播此类致富传奇,大多数市民阶层老百姓又没有读书的习惯,传着传着这类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成了传播者“认识”的某某熟人,“传奇”便演变成了“纪实”,可以供人作为致富参考了。

   时至今日,“传奇”这種形式不再受年轻读者的喜爱,取而代之的是一大批“纪实”杂志充斥市场。不久前,外甥给我看一篇好文章,文章中的主人公文化不高,给人当保姆。在工作中她掌握了一门绝活,可以听懂临终老人含糊不清的遗言,结果月薪一下子涨到了六千……这绝活够难的,且不说掌握各種方言已属不易,老人们各自的文化水平、语言习惯也千差万别,没有和他们长期接触,你怎么能一一了解他们的手势、表情、嘟囔代表什么意思?外甥对这样的纪实是喜闻乐见的,因为他本人高考没考上大学,这两年求职一直不顺。这種文章给他一些心理支撑固然是件好事,不过希望他不要心血来潮,也去苦攻什么“临终语”。

   笔者有一位写纪实的朋友苦于题材难找,无奈之下在家构思了一篇“致富人物纪实”,为了体现真实性,让他一个朋友扮演文章里的男强人。有了“当事人”的证明材料,此文换得了杂志社的几千元稿酬。不过他那个朋友却苦了,深更半夜总有人打电话来问致富经,甚至有人已经变卖了家里的房子准备投资那项子虚乌有的事业……

   浮躁的社会致富心态下,迎合这種浮躁,制作出一些“梦产品”倒是一条致富捷径,只是苦了那些痴心的“梦中人”。

   曾经听过一个笑话:在美國,有个青年去拜访一位富翁,请教他是怎样成为百万富翁的?富翁说他年轻时曾一贫如洗,有一天饿得不行了,好在捡到了一个苹果,他把苹果擦得很亮,结果居然卖了5美分。第二天,他拿5美分买了两个苹果,又擦得很亮,卖出了10美分……“后来呢?”那个青年急切地问。“第三天,我继承了一大笔遗产,就成了百万富翁了。”富翁说。

   如果那个富翁在中國,他会这样说自己并不辉煌的致富史吗?当然不会!他会请人写本自传《从5分钱到500万》,讲述自己是怎样由5分钱起家,靠自己的努力最终成为了“苹果大王”。这个故事也许还会被写成N个版本的纪实,供无数在心里早就期盼捡这样一个苹果的青年阅读。

   20—30岁是大多数國人一生中最富理想的时期,许多人潜意识里把自己预封为将来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不过到了30以后,很多人却骤然颓废起来,觉得自己这辈子不会有太大出息了。梦越飘渺,梦醒后无路可走的打击越强烈。梦本身无错,有梦才有追求。假如这梦做得离现实近一些,有可能够得着,大可以做上一生,让它不断引导你走向梦境中美好的所在。
按Ctrl + D 把本篇理财文章加入收藏夹
 
理 财 计 划
生活理财持家有道
育儿养老买房置业
购车养车消费旅游
银行理财保险理财
投资理财
黄金收藏信托基金
期货外汇债券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