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市场的竞争压力、股东双方的高度期望,使得海尔纽约人寿保险公司现任“掌门”朱立明,在今年平添了不少皱纹。11月8日下午,刚刚从前一天夤夜参加董事会的疲劳中恢复,朱立明在金茂大厦36层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的专访。
“在美國,纽约人寿是有着160年悠久历史的保险公司;在中國,海尔是家喻户晓的家电企业。作为两大品牌的结合体,我们没有理由不取得成功。”朱立明说。
为10位美國总统保过险
《每日经济新闻》:从资料上看到,在美國,纽约人寿是一家为10位美國总统提供保险的公司,其中包括像弗兰克林·罗斯福、尼克松这样在中國家喻户晓的总统。
朱立明:是的,目前公开的有10位,其实还有几位没有公开。在这10个人当中,除了上面提到的两位,还有像胡佛、西奥多·罗斯福这些在美國历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总统。
纽约人寿是美國最大的相互制保险公司———也就是所有的保单持有人都是公司的“股东”,所产生的利润也归全体投保人所有,这与一般的股份制保险公司有着很大区别。
我们的股东对于中國市场非常重视。就在上个月,纽约人寿的董事长史端博带领董事会代表团,来华作了为期一周的考察,与黄菊副总理会面。这是我1990进入纽约人寿后,第一次与那么多董事代表见面,对我们在中國的发展也是极大的鼓舞。
我们已经加快了在中國发展的脚步,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已经在成都、青岛开出了分公司,接下来,还要进入南京、杭州等城市。
卖保险当然与卖冰箱不同
《每日经济新闻》:海尔纽约人寿的另一个股东是家电巨擘———海尔集团,在你看来,卖保险和卖冰箱的区别在哪里,又有哪些共同点?
朱立明:纽约人寿当初在选择中方合作伙伴时,考察过多个大型企业,最终选择了在中國品牌形象良好、有着强大市场销售渠道的海尔集团。更为重要的是,海尔强调“真诚到永遠”,强调客户服务,这些理念与保险行业不谋而合,成为双方合作的重要基石。
我们目前使用的核心技术来自纽约人寿,海尔方面主要是希望借力它的销售通路。说起卖保险和卖冰箱的区别,那真是太大了。我们一直希望海尔的客户也能成为海尔纽约人寿的客户,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在交叉销售领域不断地摸索,希望能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毕竟,作为看不见、摸不着的金融服务产品,与实实在在的家用电器差别很大。
在纽约人寿160年的经营历史中,卖保险主要是依靠代理人在对客户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面对面的销售,价格已经不是最主要的因素。这些与家电行业都是截然不同的。
应该说,虽然两家母公司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巨大的成功,但我们这家合资组建的寿险公司还有着漫长的路要走。
从产品导向到需求导向
《每日经济新闻》:你提到卖保险要“需求导向”,但现在很多人在买保险的时候,谈得最多的却是这产品“是否合算”、“是否便宜”。
朱立明:不同经济收入、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保险的需求是不同的,只有对这个需求深入分析以后,才能知道什么样的保险组合更加合适。这款产品对一个人来说是“合算”的,但对另一个人就是不合适的,所以不能以产品为导向。专注于客户的需求分析,这是我们对寿险代理人培训的重点。
现在整个上海寿险市场面临着转型,人们购买保险的习惯、看待保险的态度需要转型,保险公司的经营方式也需要转型。在这期间,市场出现了负增长,这種痛苦的历程对所有保险经理人的创新能力都是一次极大的考验。
就以银行保险来说,竞争已经比较集中在产品价格、手续费方面,人们现在到银行买保险,更像是储蓄。我们就必须对这種产品加以改进,增加产品的保障功能,从趸缴(一次性缴保费)的方式逐渐过渡到期缴。在近几年中,我们还将不断压低银行保险在业务总量中所占的比例。
个人保险以终身寿险为主
《每日经济新闻》:你最初进入保险公司就是在精算部门,也是美國精算协会会员,人们对于保险精算师怎样买保险、怎样理财是非常感兴趣的,能否让大家分享一下经验?
朱立明:在个人理财方面,我是一个颇为保守的人。在收入的用途方面,大约有50%用于日常消费、孩子的教育金,30%留作将来养老金之用,20%作为家庭的储蓄。
在保险方面,我认为每年用收入的10%来缴保费比较合适。我个人的保险以终身寿险为主,在美國和中國都有比较高的额度。终身寿险是最老、最基本的保险品種,主要是为了家人而买,因为自己是用不到的。
在美國,公众对保险行业的认同度非常高,人们认为买保险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任的一種表现。一个人如果不买保险,就表示他连家人都不照顾了,怎么去和他交朋友呢?
至于其他的理财工具,我比较倾向于债券。我是不会买股票的,这需要时间去研究,还要时时为它提心吊胆。而我所有的时间或者用来工作,或者用来休闲,为什么还要花费精力去关心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