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1雾里看花 岁末血拼要小心
抬价再打折
典型案例:田田上周末在西单某商场看上一双长靴,刚到膝盖的长度、镂空的花纹、中性的鞋跟设计
,正是自己心仪已久的款式。
田田一见商场在搞岁末促销,不由得心动,虽然后半个月手里只剩下1000元钱,她还是狠狠心买下了这款折后800多元的长靴。
三天后,田田陪好友到王府井某商场,看见同一款靴子价格竟然比田田买的时候便宜了100多元,店员说这个活动已经在所有专卖店搞了近一周了。田田一下后悔不已,想去换鞋,可自己已经穿了三天,也找不到适当的理由,买的时候少走了些冤枉路,换取些心理安慰。
见招拆招:人为制造卖点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消费者遇到这種情况时一定要保持冷静。眼下商场很少有做大型活动的,因此在搞某些小型活动的商场买东西反而不如在其他商场直接打折来得划算。
应对措施:1.按照个人的需求和经济条件来选购商品;2.货比三家。
陷阱2
免费送“三无”赠品
典型案例:小张说自己买东西经常目的不明确,比如前几天,她就因为送的小鸭子塑料杯太可爱了,于是买了五箱饮料搬回家,换回了五个可爱的塑料杯。可这可爱的杯子竟然没法用,只要靠近鼻子,就能闻到一股劣质塑料的味道,就像某些超薄塑料袋一样,恶臭,让人作呕。小张仔细一看,这杯子除了个塑料袋的包装,什么都没有,典型的一个“三无”产品。无奈小张实在是不敢用这个杯子,连摆着都怕污染空气,只好将可爱的小杯子扔掉了。
见招拆招:赠品现在成了“三无”产品盯紧的一块地方。宣传中承诺的奖品事实上没有一点质量保证。
应对措施:1.有做赔本买卖的商家,消费者在掏腰包前一定要好好火眼金睛一下,这个赠品到底值不值花这么多钱得到;2.赠品也要看清“三无”标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再考虑其他因素。
陷阱3
“免费”不免
典型案例:吴女士向记者反映,自己好好的身体在一家检测身体微循环的免费摊位前被忽悠成了内分泌失调。摊主一通乱侃,最后向吴女士推销他们几百元一个疗程的保健食品,吴女士想方设法摆脱摊主的纠缠,逃也似的离开了该摊位。之后吴女士还不放心地将自己的身体状况认真检查一遍。
见招拆招:为推销产品,厂商不可谓不花招迭出,打着“义诊”和“免费咨询”旗号把产品吹得神乎其神,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很容易陷入误区。像商场中免费测试的柜台,在其中检测身体,没病也得被说成绝症。
应对措施:1.保健品属于食品,但不具备治病功效,不要被商家迷惑;2.对承诺先购买保健品,再“实行返款”的厂商要特别警惕;3.不要光顾免费摊点。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