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指数基金
从8月8日到11月10日,上证指数上涨约23%,而同期上涨23%以上的个股却屈指可数。在这轮所谓的大盘蓝筹行情中,指数型基金因集中了众多大盘蓝筹样本股而受益良多。同期,上证50指数(1376.632,14.18,1.04%)上涨约30%,以上证50为跟踪标的的上证50ETF,同期上涨约27%。同时,上证180ETF同期上涨约24%,嘉实沪深300(1612.077,18.92,1.19%)(1612.249,19.09,1.20%)指数基金,同期上涨近20%。
在所谓的“指数型牛市”中,市场资金大量涌入大盘蓝筹股。统计资料显示,10月30日至11月3日的5天中,两市合计成交金额约2025亿元。而同期,沪深300指数成份股合计成交约1129亿元,创下2个多月来的新高。沪深300指数成份股在该周的成交总量,占两市同期成交总量的比例接近56%,是这一比例首次突破50%。上证50指数成份股同期成交479亿元,也较前一交易周增加了 16.77%。在两市总成交额略降的情况下,蓝筹股的成交量不减反增,表明市场资金正在加速流向大盘蓝筹股。
证券市场跨入新蓝筹时代后,市场的集中度将越来越高。业内人士认为,市场资金加速流向大盘蓝筹股的现象表明,即使是主动投资型的股票基金,近来也在增加权重股的投资比例,表现出指数化投资的倾向。对投资者来说,通过指数基金进行指数化投资的优势将越来越明显。
通常认为,在长期牛市中,指数基金非常值得投资。牛市中,指数投资的优越性主要来自于指数进出效应。通常主动型基金对股票的覆盖量比较小,而且还保持比较高的现金头寸,致使基金在牛市中,有时候无法掌握股票上涨的节奏。
指数基金的另一个优点是,其成本(包括手续费、管理费)较低,将间接提高投资者的实际收益。相较于主动投资基金,指数基金的管理费和托管费都较低。同时由于跟踪复制指数,指数基金的转手率远低于普通股票基金,交易费用极低。
选择指数基金,最重要的是选择指数。目前被选用最多的指数包括上证50、上证180、深证100、沪深300,还有一些外资机构提供的指数,比如银华基金选取了道琼斯88指数,华安旗下指数基金所选用的摩根斯坦利指数等等。
指数最重要的是其代表性。比如上证50ETF,所跟踪的就是上证50指数,其50只成份股涵盖石化、银行、航运、钢铁、电力、电信、汽车、制药、家电等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数量占沪市A股的6%,流通市值占33%,流通股分红额占41%,主要包括一些盈利能力强、市值大、市盈率低的蓝筹股。
而上证180指数的成份股数量就明显增加,有180个,因而其代表性可能要优于上证50指数,同时受个股涨跌的影响也较小。但180和50指数孰优孰劣则很难定论,在股市弱牛市时,通常大盘股抗跌性强,而且一旦行情反弹,领涨的也是这些股票。这时候,50指数的收益率可能会比较高。而在强牛市中,个股呈百花齐放状态,180指数由于其代表性更广泛,因而收益率有望超过市场平均水平。投资者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指数产品。
指数优劣的另一个标准是指数的动态调整。个股的基本面随时可能出现变化,相应的也要求指数对其权重和成份股进行调整。目前在动态调整方面较成熟的,反而是一些外资指数提供商,如道琼斯、晨星等等。
寻找长期热点
市场在震荡上行的过程中,热点的切换和投资主题的变动,往往更加难以琢磨。对投资者而言,下阶段对行业和公司的选择将越来越难。在各类投资主题中,最“靠谱”的是选择市场长期关注的热点。预计明年贯穿始终的投资主题将是“优质资产注入”,以及人民币升值。
股改以后,资产注入以及整体上市的案例将不断增加,成为2007年贯穿始终的投资主题。
毋庸置疑,证券市场的制度發生变革之后,大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利益趋于一致,很多上市公司都将整体上市当做增强公司竞争实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资产注入也有利于减少关联交易等市场痼疾,可谓标本兼治。
股改的即将结束,也为上市公司整体上市提供了强大的动因。一方面,全流通使在对大股东定向增发过程中,可以按照流通股价进行定价,公平合理。另一方面,全流通市场下市值的放大效应、财富效应,将吸引大股东把优质资产放到资本市场放大器中,大股东更可能倾向做大做强而非掏空上市公司。
目前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種:一是通过再融资(增发、配售或可转债)收购母公司资产。这是比较传统的整体上市途径,优点是方案简单。但若新置入资产盈利能力较弱,导致摊薄每股收益,则此类整体上市往往不受欢迎,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地产股。只要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不变,金融和地产股仍值得长线看好,其长期投资价值明显。
合理配置价值股和成长股
俗话说:“风水轮流转”。市场热点交替出现的现象,在证券市场中相当常见。投资者不妨在下阶段多配置一些大盘蓝筹股,合理配置资产。
过去几年中,价值股和成长股一直呈现交替上涨的格局。这種现象的出现并不只是中國市场特有的,在过去十多年中,美國市场成长股和价值股的收益率也出现了交替领先的现象。今年上半年,成长股唱了重头戏,但在一路大涨之后,成长股普遍估值偏高。于是从下半年开始,价值股因而一跃成为市场主力。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