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无论是医疗补贴类保险,还是医疗报销型保险,最好还是能选择整体报销或补贴型的产品,而非按照各个子项目分解报销或补贴的产品,这其中隐含的保障差异还不小呢!
报销项目分项给付:保障力度可能降低
今年10月中旬,35岁的王先生因病住院,20天共花掉10000元医疗费,其中住院床位费用2000元、膳食费600元、护理费300元、手术费3500、麻醉费600元、住院药费1000元、辅助检查费1000元、其他治疗费用1000元。
虽然身为自由职业的王先生这几年都没有参加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但是他心中并不慌张,因为他今年初已经投保了一份据说挺不错的医疗费用保险。住院期间,王先生就将自己住院的情况打电话告诉了自己的代理人,代理人还上门探望了一回。一出院,王先生就把自己的诊疗单据、出院小结、病例卡等相关材料提供给了保险公司。等待了十几天,理赔结果出来了,王先生被告知自己可以获得6885元的补偿。
“不是说可以获得85%的报销么?应该是8500元怎么只能拿到6000多元?”王先生颇有些疑虑,就让代理人去打听打听具体的情况。
代理人“打探”回来后,给王先生详细讲解了一番。原来,按照该款产品的理赔规则,王先生投保当时选择的是计划2,具体内容为住院病房费用(包括床位费、膳食费、护理费和诊疗费)保险金每日限额60元,住院手术费用(包括手术费和麻醉费)保险金每次限额2400元,住院医疗费用(包括住院药费、治疗费、辅助检查费、输血费和辅助检查费)保险金每次限额4500元,这三大项每项报销比例为85%,无免赔天数,报销补偿范围也不限于基本社保。因此,按照保险合同约定,王先生此次住院可从该保险获得住院病房费用1020元(60*85%*20),住院手术费用2040元(2400*85%),住院医疗费用3825元,也就是总共能获得6885元的补偿。
其实,王先生所购买的这款住院费用报销保险已经相当不错了,因为它的理赔范围已经不局限于基本社保范围,而且也没有免赔天数限制。但是,该产品的弱点恰恰就出在“分项计赔”这个宣传册上特别讲解的特点上。该产品宣传单页上称“我们为您提供3大项,共计11小项的医疗费用补偿”,但若能取消这个特点,对于投保的消费者反而更加有利。若是代之以综合给付,就相当于每个项目都不再有每日最高补偿额度上限,而是仅仅按照被保险人的整体实际医疗费用支出给付,即便同样还是85%的报销比例,此次王先生就可以获得10000*85%=8500元的补偿,比现在的6885元多获得1615元的补偿。
补贴项目分项给付:津贴额可能“名不副实”
在医疗补贴类保险中也有类似现象。
30岁的陆小姐曾购买了本文开头提及的那款医疗补贴保险,签署合同时,她记得自己可以享有如下利益:急性医疗救护补贴80元/天,住院津贴补贴 40元/天,看护补贴12元/天,重症监护补贴 40元/天,康复补贴20元/天,最高每日补偿额可达182元/天。
但后来的情况时,陆小姐不久前因病住院后,却并非通过急救送入医院,住院期间也没有施行急性医疗救护,住的也是普通病房,所以最终的理赔结果是,她实际总共只能获得72元/天的补贴额,因为“急性医疗救护”与“重症监护”这两个事件未曾發生,所以陆小姐无法获得这两个额度最高的补贴项目,只能拿到“住院津贴补贴、看护补贴与康复补贴”三个项目的津贴额。
早知如此,陆小姐就不如不要选择有这么多项目的补贴险,而去直接购买一款笼统表述为“住院津贴每日100元或200元”的补贴产品。
我们不妨看看图一,住院津贴总额就像一个大圆圈,每个细分的补贴项目就像其中的一个个小圆圈。买一个大圆,不仅能涵盖其中的每个小圆,还不会遗漏每个小圆外面的内容;而买多个小圆的组合,却可能无法“对号入座”,也会增加遗漏的范围。
而且,尽管陆小姐无法获得急救和重症监护补贴,但这两项风险的成本却已经被计算在她所购买的产品价格之中了。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