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市委书记的升迁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全國反响呢?
江苏省在全國来说是一个经济大省和强省,但是一条长江把江苏分成了苏南和苏北两个截然不同的地区,苏南的富裕可以和上海匹敌,苏北的落后可以和西部相比。宿迁就地处苏北,2001年全市人均國民生产总值和人均财政分别比西部十省区的平均水平还低665元和85元,更不用讲和苏锡常作对比了。虽然同样是市委书记,但是谁都知道,此书记和彼书记的成色是不一样的,苏州市委书记的岗位已经成为共和國省长的摇篮,但是宿迁市委书记要想成为副省级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仇和的升迁说明,对于这位苏北贫困地区的市委书记在五年前推广的饱受争议的医改,官方的评价是正面的,也是积极的。
仇和式的医改之所以引起全國人民的强烈关注,原因是复杂的。
复杂的原因之一是宿迁医改的力度之大,超出了一般社会公众对于医院的认识。对于99%的1949年以后出生的宿迁人来说,医院就是公共医疗机构;政府办,政府管。但是仇和式的改革,一夜之间,全市135家公立医院134家变成了私立医院。坦白的讲,宿迁的医院一步到位几乎全部私有化了。
复杂的原因之二是不明白宿迁的医院私有化之后,由政府承担的公共卫生职责落实到了谁的头上,私立医院和医保又如何对接,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又从何体现,穷人上哪里去看病?医疗的公平性又如何体现?
复杂的原因之三是市场化的道路在医疗事业单位究竟走得通走不通,医药分离能不能得到落实,医德医风会不会在一切向钱看的引导下变得更糟?
宿迁医改之初,卫生部的官员曾在调查之后斥责宿迁市卫生局长葛志健:“你还是不是一个卫生局长”,同样的疑问也来自民间,宿迁还有没有管老百姓生老病死的政府机构?
但是,人们很少关心的是如果宿迁不搞医改又会怎样?仇和这个市委书记会不会做不下去?
数据表明,截至2000年,宿迁市卫生院总资产为1.7亿元人民币,负债8300万,负债率为48.8%,医疗设备价值在1万元的只有1868件,乡镇卫生院的在职职工中拥有本科学历的只有34人,不到职工数的0.6%,大专学历的也只有669人,不到13%。运转难-服务差-收入少-运转更难已经成为宿迁医疗的死穴,医院如此,就更不用说公共卫生预防保健了。正是在这種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宿迁推出“社会办卫生———卫生产业化———产业民营化———民营规范化”的医改思路,放开医疗市场,搞活民营医院;正是在这種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一批根本没有干过医疗行业但腰缠万贯的老板,一些没有多少资金但却有创业雄心的医生,粉墨登场成了私立医院的院长、董事长……”(中國青年报记者语)。
宿迁的医改“好得很”还是“糟得很”,成与败又由谁来下结论?
从表面上看,宿迁医院私有化,拍卖所得有4个亿,这笔钱都进到了宿迁市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专户上。在医院被拍卖的同时,附属在原来乡卫生院的防保部门被独立出来并继承了卫生院的番号,在全市111个乡镇设立防保所,在1400多个村配备了专兼职的防保员,明确防保人员的经费每年每人不低于6000元补助标准,列入县级财政,由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发放。这就是所谓的“医卫分离”。
从投资看,宿迁医改后投资多元化,医疗资产迅速膨胀。2004年宿迁市的卫生总资产已经达到15.39亿元,比改制前1999年的4.95亿增加10.44亿元,增长了210%,其中民间资本由1.2%上升到62.7%。
从市场看,现在的宿迁号称医院林立,已经拥有各类医疗机构534个,比改制前增加401个,新增床位950张,吸纳的中级医护人员达到467人,尽管其中也有浑水摸鱼的,权钱交易的。与此同时,连续5年,宿迁的医药价格都在下降,乡级医院下降达26%,县级医院下降7%,但是医院的收入却大幅增长,沐阳县人民医院的收入从2002年的4830万元上升到8140万元,光一个骨科的收入就从180万猛增到720万元。
中國青年报的记者在走访宿迁之后总结出医改的四大悖论。
悖论之一是政治悖论,卫生局长说“卖”光了我的“权”更大;
悖论之二是伦理悖论,私立医院全打“公益招牌”;
悖论之三是经济悖论,看病费用低医院收入上去了;
悖论之四是评价悖论,好模式至今难复制。
在水皮看来这四大悖论都是正常的,所谓政治悖论,其实说透了,如果不改制,卫生局和医院就是一回事,手心和手背的关系,谁也不能监督谁,又哪有什么“权”?伦理悖论说穿了就是一个经营手段的問題,至于经济悖论则不成立,实际上是一種正常的市场经济的利润原则,规模出效益,而评价悖论则指出了一个要害,那就是连记者都不敢下的结论,市场会不会失灵?看病难看病贵能否就此解决。
在各種各样的医改评价中,水皮认可一種观点,那就是无论是看病难还是看病贵,本质上都是医患供求失衡引起的,是供求矛盾的表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所谓的医改是一種体制内的改革,茶壶里的改革,搞的所谓市场化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伪市场化,市场主体是被扭曲的公立医院,结果不但不能起到缓解“难”与“贵”的症结,反而与民争利,医改也就陷入了死胡同。宿迁的经验至少有一点值得借鉴,放开市场禁入是改善供应关系的出路。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