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迄今已逾百年,经历了成长、发展的阶段,如今,进入21世纪又迎来了改革的阶段。
其他评论文章
医疗卫生为什么不能完全市场化
综观这整个阶段,社会养老保险在模式上有一種越来越多样化的趋势。起初,当社会保险刚刚出现在德國之际,世界上只存在一種模式,被称之为俾斯麦模式。俾斯麦模式,属于投保资助型社会养老保险。最初,國家资助养老保险所需资金的半数,另一半由劳动者个人及其用人单位负担,“投保”和“资助”都异常显明。國家除了从财政上直接资助社会养老保险,还从税收等方面给社会养老保险事业以优惠,即间接的资助,充分体现了國家行为,体现了國家是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总后台。
后来,随着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俾斯麦模式普及到欧洲其他國家,以及美國、日本,养老出现了覆盖对象的普遍化和有选择化两種形式。尽管如此,社会养老保险的固有模式——俾斯麦模式的基本要点并未大变,比如,投保制依旧,投保费比例依然是等比制,國家依旧让税让利等等。尽管美國联邦政府不从财政上直接资助社会养老保险事业,而有别于实行俾斯麦模式的日、英等國,后者國库依旧给予直接资助,但,当20世纪80年代美國基本退休金出现严重入不敷出,赤字運行后,联邦政府仍然负起國家的职责,拿出财政资金,帮助填补了赤字。
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登上國际舞台,社会养老保险模式从此再也不是单一的了,又出现“國家保险”模式,并在50年代后扩及若干社会主义國家。“國家保险”模式把社会保险的國家行为推崇到空前高度,从其覆盖的范围、投保规定直到给付水平,國家统一包揽起来。投保,其实也是國家资金支付,因为國有企业不过是國家的机构之一。
最重要的变化是在二战后,即20世纪下半叶,并存于世的社会养老保险模式,不仅有俾斯麦模式,还有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國家实行的“國家保险”模式,以及以“个人养老帐户”为核心的新加坡模式——“中央公积金制”和智利模式——“个人储蓄养老帐户制”,中國模式“个人帐户与社会帐户相结合的模式”。
进入21世纪,多種社会养老保险模式并存已然成为时代格局。
多模式格局出现在國际舞台至少说明:
第一,各國政府在作有关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的决策时,已不再象过去那样亦步亦趋地简单仿效,发挥了自主精神,主要是根据本國的國情,加上对其他國家经验的考虑,而最后铸成自己的社会保障模式。新加坡是这样,智利是这样,中國也是这样。新加坡虽是英联邦國家,却未照抄英國模式,而是推出了激励性很大的“中央公积金制”,亦即个人养老帐户制。智利完全否定过去的社会保障模式,推出自己独特的强制个人长期储蓄养老的模式,是一種纯个人帐户制,因为帐户资金仅仅由劳动者个人投保形成。中國否定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國家保险”模式,在研究了世界其他模式,吸取了它们营养之后,推出自己独特的模式——“个人帐户与社会帐户相结合的模式”。这模式吸取了中央公积金制有激励因素的个人帐户制的长处。但规避了它没有公平性的弊端,改而加进“社会帐户”,使效率与公平兼于一身。
第二,现代社会是个多样化的國际社会,再不拘泥于一種制度,更不拘泥于一種文化,而是更多样化了,更多姿多采了,大大丰富了國际社会。社会养老保险模式多样化完全符合时代潮流,完全符合國际社会的多样化,文化的多样化。
从“劫富济贫”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社会养老保险从其一问世,就有“互助互济”,保障公平化的特色。表现为:第一,投保人普遍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但并非每个投保者都会遭遇这些风险,比如,有的投保人夭折就未遭受年老风险。这样,他们作了投保,却未享受给付,而是让那些更多遭遇年老风险的投保人享有了,劳动者之间互助互济是显而易见的。第二,雇主投保,一般无权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待遇,这里当然谈不上互助互济,这里变成了“劫富济贫”,而社会养老保险却有此等立意,即将收入高的阶层的部分进项转用到收入低的阶层,以示公平。
进入20世纪30年代,美國实行社会保障显露了突出效率的做法。比如社会救助,美國采取了积极办法,不由國家撒胡椒粉似地平均发放,而是用按劳付酬,讲求效率,而又不让被救助者人格受损的“以工代赈”方式实行。这是美國一贯反对“社会福利”,而力主“工作福利”,即不工作不给福利,福利按劳给付,以求效率的初期实践。
20世纪后半叶出现的个人养老帐户制,如新加坡和智利模式,把效率原则突出到无以复加的高度,竟至砍掉了社会养老保险固有的公平原则。中國汲取了突出效率的一面,又加进公平的一面,而构成自己的个人帐户加社会帐户的模式,实际上是一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模式。说效率优先,因为个人帐户制确实起到激励效率的功能,且基本养老金中的个人帐户退休金占大头,在58.5%的总替代率中,占有38.5个百分数。社会帐户则表现了公平原则。之所以兼顾公平,因为基于养老金中的基础部分,替代率仅20%,比之讲求效率的个人帐户判老金,处于次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