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源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近日的一次发言。在解读我國“十一五”期间劳动保障政策时,他表示,从明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的3%不再划入个人账户。
“这样一来,个人养老金账户的钱是不是少了?退休时每月能领到的养老金是不是也会减少?”35岁的方女士不免对自己将来退休后的生活有些担忧……
能领多少社会养老金
在方女士和同事们所传阅的那封邮件中,采取假设的方法提供了一个计算将来能领取多少养老金的公式。
现在月收入5000元的方女士也试着为自己算了笔账:
自己是1993年以后参加工作的养老保险“新人”,按照缴费基数5000元来计算,共缴20年,个人账户中累积的资金总量是5000*8%*12*20= 96000元。55岁开始领取养老金,假设当时社会平均工资是3000元,那么自己每月能领取的养老金就是:3000*20%+96000**1/120 =1400元
内行的同事告诉她,这種计算方法是完全静态的,没有考虑利率的调整和通胀的因素。考虑到现在國家社会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的严重程度,未来相关政策可能会出现调整,上面的计算结果变化也许会更大。
但无论如何,这一结果令方女士大大不满。看来,无论如何,她要从现在开始,自己动手储备养老金了。
退休养老金哪里着落
方女士的丈夫钱先生上周参加了一个理财讲座。回家后,他告诉太太:在美國,调查数据显示,人们退休后的生活来源为32%个人储蓄、23%社会保障金、19%雇主退休金、24%继续工作、2%其他。
“原来在美國,社会保障在个人养老中也只占很小一部分。”方女士似乎有点想通了,看来,上一代留给她的“退休靠國家”的想法一定要改变了。
在美國,平均有19%的养老金来自雇主的退休金,就是通常所说的“企业年金”。但方女士所在的公司显然没有这样的福利,公司连团体保险都没有为员工买。
“自己和丈夫退休后继续工作是很有可能的,一是解决了部分的收入来源,二是打发了无聊的时光”,方女士盘算着。
不过,就算这样,剩下50%多的养老金,是必须要趁自己和丈夫工作时积累了。
寻觅退休理财产品
丈夫的笔记本上写着:“35岁以前,90%的财富来自储蓄,65岁时50%的财富来自投资收益,50%为积累的本金。”
方女士家庭现在算得上是一个标准的小康之家。两人月收入达到12000元。8岁的儿子已经上小学,供着一套房,剩下房贷20万元,还计划两年里买一部经济型家庭用车。
储蓄是这个家庭目前主要的理财方式。方女士心里有一笔账,现在存款近10万元,这笔钱不能动用,是给儿子的教育金;几年前买的凭证式國债到期后,筹划买车。现在家庭的经济负担不重,有稳定的收入,该是为自己储备养老金的时候了。
首先要找到合适的理财通道和理财产品。不谙此道的方女士想起此事就伤心。丈夫2001年开始炒股,几年下来花费了不少心血不说,更亏损了3万多元,使得方女士决心远离股市。
她想到了保险。
三类保险为养老所用
方女士曾经给自己和丈夫买过一些意外保险和医疗保险,为儿子买过教育金保险。她的代理人是一家保险公司“精英俱乐部”的成员,显得很专业,方女士邀请他前来“上课”。
这位代理人侃侃而谈:首先,要运用健康保险做好退休后的健康保障。对于老年人来说,医疗保健费用才是真正的大宗开销。如果不幸發生重大疾病,或者长年卧床不起,更是需要耗费巨额的医疗费。目前可以重点考虑重大疾病险、长期看护险和终身医疗保险这几类长期险。由于对投保年龄都有着一定限制,年龄越大保费越高,所以,需要在年轻时早做打算。
其次,可以用分红型养老保险为自己存下第一笔养老金。一来可以强迫储蓄,二是可以拥有部分寿险保障。与社会养老保险一样,商业养老保险也是退休后每月领取的。所不同的是,商业保险是完全契约化运作,不会發生类似社会保险的政策性变化。
最后,可以考虑近期热销的万能寿险。万能寿险由寿险保障和理财账户两部分构成。较少部分的保费用作寿险保障,额度的高低可以自主调整。剩下的保费扣除手续费后,进入理财账户,以复利累计生息。
理财账户部分的资金通常会有2%左右的保底利率,实际收益率根据当前银行定存的利率和保险公司的投资情况决定,当前万能险实际年收益率在3.2%-3.6%之间浮动,略高于银行定存。
由于投资万能寿险的最初几年里,要扣除不菲的手续费,投资时间一定要长,才能逐渐将手续费抹平,复利累积的效应也才能体现出来。
临走之前,这位代理人还向方女士交代:“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您家庭每年在保险上的投入,一般不要超过年收入的10%-15%。”
定期定额买基金
外汇、黄金、不动产……方女士决定还是从自己熟悉的國债和基金入手。
方女士30岁以前就买过國债,安全,收益也比定存高,令她颇为满意。去年,丈夫还玩起了记账式國债,像股票一样可以低吸高抛。从去年到今年跌过一波也涨过一波,丈夫说,现在没有时间研究了,打算持有到期。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