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 章剑锋
國家发改委、國家统计局8月15日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國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7%,涨幅比上月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房价涨幅突出。
两年前开始,北京的四季房展上陆续出现许多外地楼盘的身影,后来又在國贸中心一年一度的全國地交会上,北京市以外的参展地块成为主角,当时难免困惑:外地项目和土地在北京会有市场吗?毫无疑问,那些异地项目都是来北京掏投资者腰包的。现有情况表明,在任何一个房价、地价高速膨胀的大型城市里,异地楼盘和地块都具备了一定的资金吸附能力——无论是投资资本还是普通置业者,均迫切需要转移受高价格成本困扰的利润压力或居住负担。
这其实就是一轮挤出效应。目前有关北京人在远郊接壤的河北省三河和廊坊等地置业的信息,我们不妨将之看作此轮效应的冰山一角。由于房价持续飙升,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当地房价、收入比出现较大差距,人们已经开始转投异地。他们实则是被挤出了那座曾“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在上海就早早流传出这样一種说法:内环都是说外语的;中环都是说普通话的;外环全是说上海话的。北京也大致相仿,具体考察一下,说京片子的人现今大都退至五环外。
高房价就这样催生出城市人群的结构性蜕变。某種层面上,这種“优化组合”符合了一些人的要求,比如有开发商呼吁,政府应该在远郊建设中低档房,让低收入人群搬出城区居住。在政府还没有表态的时候,眼下这種挤出态势应该令他们如愿以偿了。可是这些开发商难道从来没有考虑过,如此一来,他们面临的将是一个缺失根本的市场。观察近两年的情形,随着置业者的离去,一些开发主体也在陆续寻求退出,将战略定位转移至二三线城市。他们对当前一线城市的利润预期已不甚积极,另一方面,他们需要化解高房价及系列政策带来的潜在风险。
但是,市场的坚实基础从来是建立在良性的消费互动之上的,普通消费需求保证了市场健康与平稳的持续性。当普通消费力量尽数被逐出城市后,市场随之将被投资与投机者占领。无可否认,由于资本的撬动能力,短期内市场由于某種聚集效应而形成繁荣,但这是一種非理性的繁荣,是不可持续的。
就此而言,希冀房地产业能够每年保持对于GDP的千亿贡献,这種由于短视造成的危机感缺失是极其危险的。在房地产GDP的狂热追慕之下,高房价势必会造成资金、资源及置业信心、投资预期等市场要素的过度透支,当这一些要素的景气值呈现负数的时候,过剩也好,崩溃也罢,市场将很快陷入一片冷寂。此外,高房价也是发展动力行将衰竭的前兆,尤其是在一个没有坚实产业基础做后盾的市场里,高房价只可能是通过榨取社会财富和公共资源得以高速膨胀的产物,无法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