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视野
世界上的好事情很多,一个城市也要给自己适当定位,不要是个好的事情就非要往自己这儿揽。
日前,北京在上海國际地产大会发布的《2006中國城市宜居指数》中的排位继续下降,排在大约19位的位置,比2005年又降了几位。而与此同时,作为最适宜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城市,北京又排在第一位。认识北京不宜居并不困难,因为可以有四个老百姓能够感受的、最简单的因素明摆在那里:房价越涨,普通人买房成本越高越不感到宜居;道路越堵塞,一般人出行越不便利也越不感到宜居;自然环境越差,沙尘暴越多,汽车废气越多,出外旅游看外地的绿水越多,回来看北京就越不宜居;和谐社区的口号越响,对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不到位就越失望,宜居的感受也就越差。
理解在最适宜 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城市中,北京又排在第一位也不困难:北京成为越来越多的國际人士和外地有购买力人士来集中买房的地方,跨区域热购使得房市买气有很强的支撑力;整个城市的购买群体丰富多样,不同的产品和概念都能找到适当的买家;全國性强势媒体集中,能非常有效地动员买家前来;有奥林匹克概念支撑,大家横竖觉得还有很大的增值和炒作的空间。
如果把这两个排序放在一起理解,可以看到实际上以房地产 开发商为审视标准的宜资要求,恰恰会与普通居民改善一般住居条件的要求相矛盾,尤其是跨地区买家的集中对中高端房地产来说是福音,但是对一般的本地居民而言意味着他们不得不与来自各地的有强势财务资源的买家PK.这样一種激烈的商业性竞争,会很大地影响到本来人们以舒适、恬静、适度为取向的宜居要求。看看今年在榜单上位列在前的宁波、厦门、成都、青岛,就能理解北京和上海这一类的城市在商务 竞争力和國际性都市特性发育时,对大部分一般市民来说,宜居的理想也许是越来越远的。
在追求成为高端商务化的國际都市和平民的宜居梦之间,本来就有着不容易调和的矛盾。那些鼎鼎有名的國际都市,伦敦、东京、香港、纽约都以生活指数偏高著名,真正适宜居住的城市在美國很多是中等城市,也有像西雅图这样的大而极其花园化的城市,也有像在洛杉矶大都市圈里面的很多小城市。所以,要么这些追求成为國际性商务中心的城市放弃宜居口号,踏踏实实做这样的高商务服务能力、高生活指数的城市,只是应尽量调控好公共资源,确保条件脆弱的弱势居民有最低限度的居住条件,免得用这互相矛盾的口号招大家更多的骂声;要么就索性改变城市定位,减少在工业和商务产业方向的高度追求,而建设更像洛杉矶这样的生活性、娱乐性的生活社区。
总之,世界上的好事情很多,一个城市也要给自己适当定位,不要是个好的事情就非要往自己这儿揽,商务的、國际的、文化的、宜居的、幸福的、有竞争力的等等等等。过度升高居民的期望,确定实际上达不到或者根本就是互相矛盾的目标,还不如为自己订立更为明确可行和在逻辑上更为合理的目标。
(作者/袁岳 系专业咨询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