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理财 理财首页 | 理财攻略 | 生活理财 | 投资理财 | 理财规划 | 税收筹划 | 理财故事 | 财富测试

您的位置 > 理财知识网 > 个人理财 > 武汉会战·地产商云集逐鹿

武汉会战·地产商云集逐鹿


本站网址:ilc.org.cn 来源:理财知识网


对武汉而言,成为下一个上海,是梦想,还是寓言?


  在武汉市江岸区卢沟桥路一家房产中介所内,31岁的公司业务员王成恩浏览着墙上贴出的房产信息,不由得有点焦虑。

  结婚5年了,他和妻子、父母挤在一套不足60平方米的福利房里,他急需一套房子。

  王成恩的焦虑并非孤例。武汉市房产局和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工作小组办公室对过去两年房价统计,2004年武汉市住宅涨幅为19.8%;即便在“房市新政”的2005年,武汉市商品住宅均价也达到每平方米3345.75元,相比2004年涨幅达25.4%。

  但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也意味着黄金一般的机会。比如李望(化名),作为某巨型房地产公司的项目经理,他坐在自己能俯瞰武汉市区的办公室里,意味深长的说,“可能我们错过了上海,但这一次我们不会错过武汉”。

  没人想错过武汉,长江中游的武汉三镇,似乎已是地产商的新宠。在业界,一種说法不胫而走:逐渐云集的地产商尤其是港资巨头们,正在拉开一场“武汉会战”的序幕。

  武汉会战

  把人们的目光从上海和北京吸引到武汉的,首先是港商们一掷亿金的惊人表演。

  2005年2月,香港和记黄埔、世茂集团、新加坡仁恒和浙江绿城四条地产大鳄齐聚武汉,竞拍汉阳鹦鹉洲858亩國有土地使用权。最终,许荣茂的世茂集团出手31.5亿元,夺得鹦鹉洲,一举登上全國“地王”宝座。

  4月,又是武汉,香港瑞安集团以33.9亿元拍得汉口永清片719亩國有土地使用权。仅仅两个月内,全國单块地价两次在武汉被刷新。

  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也有动作,5月,和记在香港与武汉市签下花楼街和老甫两块地的开发权;此前,和记已经以16.23亿元拍得两块地的使用权,其中最高每亩950万元。

  在新锐港商哄抢“宝地”的同时,一些蛰伏已久的港资地产公司也开始发力。九龙仓旗下废置多年的烂尾楼地块开始重新建设;早在1995年就进入武汉的新世界,多年经营积累了300万平米土地储备,也不失时机地推出了新的规划

  据统计,仅仅5月份,武汉与港资地产公司就签署项目17个,涉及投资11.84亿美元。有人把这一个月形容为“武汉的香港月”。

  “如果说,二十年前的投资发展机会在深圳,十年前的投资发展机会在上海,那么,今天我可以自豪地说,最好的投资发展机会在武汉。”这是武汉市市长李宪生在汉港高层会谈中讲出的一席话。

  而项目经理李望还记得他曾听见的另一句话。在拿下鹦鹉洲地块之后,许荣茂俯瞰长江,说,“看看这江边的风景,我拿下的地,就是值这个价!”在其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许荣茂更是表示,“等到大家都云集武汉,再拿这样的地就没可能了。”

  根据武汉市土地储备中心的统计数据,2005年土地竞拍中,招拍挂平均地价为每亩330.8万元,同比增长高达57.5%。

  据媒体报道,2006年2月武汉新年第一次土地拍卖,其中一地块经过近百次竞价,每亩单价突破千万元,楼面地价达3042元/平方米,又一次刷新拍卖纪录。

  2005年,武汉市房地产开发投资为297.99亿元,同比增长27.7%,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8.2%。其中住宅投资为216.85亿元,同比增长29.2%。住宅施工面积为2297.9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为14.2%;其中新开工住宅1047.6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8%;竣工住宅702.2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3%;住宅销售面积则高达756.91万平方米。

  “你可以把现在的武汉看成是一个大工地,不管是拿地,建房还是销售,有实力的地产商全都在开足马力。”《武汉晨报》楼市周刊主编王九龄形容说。

  2005年,武汉市地产市场保持延续几年的迅猛势头,房价节节攀升,年中,市区房价轻易突破3500元;年末,市中心长江两岸,中心商圈及东湖周边,6000元以上的楼盘频频出现。

  “世茂在鹦鹉洲的均价绝对突破7000,”项目经理李望肯定地说,“其中高档住宅的价格还绝不止这个数。”“进入2006,大开发商们的目标是把价格层次进一步拉开,高端住宅均价至少要在现在住宅均价的两倍以上。”李望分析。




  洼地效应

  对于王成恩来讲,2000年绝对是一个值得怀念的年份。“市郊的房子不到2000元一平方,市区内也高不了多少。”

  在持续数年的迅猛增长之前,武汉的房地产市场曾经是全國地产热潮中的一块洼地。

  根据李望当年向公司提交的市场报告,武汉2000年商品住宅均价为1984元每平方米,“参照建设部标准,只能算4类城市水平,而2000年武汉多项经济指标已超过2类城市大连。”在当时的武汉,房地产企业仅有596家,其中一级企业仅7家,其余多为三级企业。1999年平均每家企业开发投资额仅为1530万元。

  从1998年到2000年,武汉市年商品住宅销售量都在200万平方米的较低水平上;而经济适用房的销售面积则一直维持在60万平方米以上。“经济适用房一直占销售住宅面积的30%,这大大影响了楼市的发展。”王九龄说。

  项目经理李望则认为,商品房质量不高,也是房价在低位徘徊的重要原因,“本地房产商当时修的房子结构差,不美观,又没什么配套,就值那个价。”

  2002年,李望的公司在武汉推出第一个楼盘,定价2100元/平方米,原本销售定位为中等收入白领。一次李望陪同一个香港基金代表参观楼盘时,却发现小区里停满了奔驰宝马等名车。“后来我们才发现定位错了,当时武汉没有好房子,我们为普通白领修房子,结果高收入人群住进来了。”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按Ctrl + D 把本篇理财文章加入收藏夹
 
理 财 计 划
生活理财持家有道
育儿养老买房置业
购车养车消费旅游
银行理财保险理财
投资理财
黄金收藏信托基金
期货外汇债券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