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东(化名),某畅销都市报经济随笔的专栏作家,以犀利的词锋和独到的眼光,在圈内小有名气。他可不是一个光说不练的人。他1997年就开始炒楼,至今经手的房产不下数十套,商铺、住宅、厂房、别墅都“玩过”,号称“从未失过手”。在楼市跌宕起伏的上半年,他在高峰期把手头的几套短线房产全数抛空,每套仍有数十万元的进账。在楼市的蛰伏期,他又打起了社区茶馆的主意,预计三个月内,可以实现平衡。
服装起家“南衣北调”
刘晓东当过教师、记者,后来又做过广告策划。丰富的职业经历让他的视野比别人更宽阔。在他眼里,处处都是赚钱的机会。
在下海的最初几年,刘晓东与其他上海人一样,从“倒腾”服装生意开始。
那时候,上海服装的质量在全國口碑很好,外地人很认“上海制造”这块牌子。不过,刘晓东有自己独到的眼光。他发现,上海人穿衣服,不喜欢过长的,加上身材比较瘦削,大号衣服往往滞销。而这些滞销的服装到了北方,却大受欢迎,因为北方人身材高大,而且天气较冷,喜欢穿宽大的衣服。于是,他开始专门收购价格低廉的滞销大号服装,转卖到山东等一些北方地区,滞销货立即变成了畅销品。
产业化炒楼 赚三倍是底线
积累了一些资金之后,刘晓东就开始有计划地介入炒楼的行列。他早就感觉到,上海楼市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道理很简单,因为地少人多。商品房制度开始运作后,他成为第一批炒房客。
刘晓东最早从熟悉的杨浦区开始,奉行一个原则:不熟不做。
等有了更多的本钱之后,他果断地向黄金地段房产出击。2000年,他在瑞金二路买下了一整套新式里弄,为此还说服了原先的三家住户,进行了一次小“动迁”。
这種处于黄金地段的上海代表性建筑,如果零星出租,价钱上将大打折扣。只要把它装修一新,整体出租或者出售,就能发挥规模效应。房子当时买价是45万元,现在的市场价已经飙升到300多万元,5年间增值5倍多。用刘晓东的话说,自2000年开始炒房的人,如果不赚到3倍以上,就不算“做得好”。
今年初,刘晓东敏感地意识到,上海房价上涨的速度有点“失控”,黄金暴利时期正在步入尾声。他迅速调整投资策略,开始快进快出。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4月,他在杨浦、虹口等周边区域买卖差不多10套房子,每一套都有至少30万元的盈利。到了4月份,调控政策密集出台之后,他的目光已经转向了拍卖行。
拍卖行也是刘晓东“淘宝”的地方。他曾经在1年多前,用4000多元/平米的价格收购一套200多平米的办公楼面,现在社区动迁,每平米补偿价至少1万4千元。运气固然是挺好,但当时促使他果断举牌的,还是一種市场直觉。
刘晓东炒房,除了看房子本身的地段和质量之外,还有一个理论:炒房产必须“产业化”,或者出租,或者开发出一種商业用途,给房产加上一定的“附加值”。
炒社区门面 开文化茶馆
楼市进入调整后,刘晓东抛出了杨浦、虹口等边缘区域的房产,市中心的优质房产都保留下来。不论楼市怎样调整,市中心的房产始终是稀缺资源。
他的新目标从炒楼转向社区门面(面向大型社区的门面商铺)。上海越来越大,选择在家门口消费的人也越来越多,社区门面的发展潜力被刘晓东看好。
社区门面的经营方向至少有三種:生活服务性行业,比如理发、干洗店;饮食,比如熟菜店;还有一種利润更高,就是含有文化附加值的休闲茶馆。刘晓东就选择了最后这一種。他新开张的茶馆,两层楼面,400多平方米,装修就耗资50万元。在选址、经营上都花了很大的心思。
几年前,刘晓东就有开茶馆的打算。一开始打算在地铁商场开,经过实地考察后,刘晓东发现,地铁人流量虽然大,但都不是“静下心来喝茶的人”。最后他决定开在人气旺盛的社区附近,周边楼盘价位在1万元至2万元之间。因为,价钱稍低一些的楼盘,居民的消费能力弱一些,价钱更高一些的楼盘,住户“有钱没闲“,不会到家门口的茶馆消费。而价位处于1万元以上、2万元之间的楼盘,业主基本上是“有点钱,有点闲”,恰好是文化茶馆的主要消费群体。
经营方面,刘晓东先出租底楼的两间铺面给房产中介公司,以租金还贷。选择中介公司作为第一批租户,也是有“门道”的。因为楼盘刚交房的时候,房产中介的生意和人气最为火爆,而且现金流充裕。等中介的生意清淡了,也就意味着楼盘的商圈也发展成熟了,到时候自然有更适合的商家入驻。
除了主业,茶馆还代销书画、玉器、古玩,甚至陈设的红木家具,都由家具商提供,相当于一个立体的文化产品展堂。不仅省了一大笔软装修的费用,而且还能收取不菲的佣金。其实,一个成熟的文化茶馆,文化产品的佣金收入才是主要的利润来源。
一间雅室墙上的水墨画,就是刘晓东一位画家朋友的作品。刚挂出来不到一周,已经有两位客人相中,开价9000元。当问及茶馆从中有多少佣金?刘晓东笑而不答,但相信比例不低。
茶馆开张后,刘晓东本来预计要半年打平,但从发展势头来看,最快3个月后,就能达到这个目标了。他所说的“打平”,指收入不仅要扣除每个月的人工、材料,还包括房产和装修的折旧,仅后面这一项,就是4、5万元。
刘晓东下一步的投资还在楼市。尽管上海楼市比较低迷,但根据他的判断,最适合的切入点是在明年3月以后。
刘晓东的解释非常有趣,房子最稳定的消费人群是新婚夫妇。上海人的历来习惯,是不在春节结婚的,而买房子又在结婚之前,因此从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在楼市连新婚夫妇的身影都很难见到,是一年楼市最淡的季节,也是发展商最难熬的季节。这几个月过后,一些资金链比较紧的发展商和业主,会急着把房子套现。到明年3月份,拍卖行里会有很多“便宜货”现身。届时,又是他大展拳脚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