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得奖者埃德蒙·菲尔普斯与罗伯特·波拉克的一项研究表明:“现在”对于大家有着很强的吸引力。现在能够得到的东西,其价值是其他时间得到它的一倍半。这也可以解释投资者们经常把投资的时间放在一年以内,而很少考虑10年,15年以后的养老目标、教育金目标,反而把基金作为短期波段操作的投资项目,甚至投资期限定在三个月内。
《管道的故事》曾经打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如果要把河里的水运到蓄水池里,一種方式是用水桶挑,一種方法是挖开一条管道。前者立刻有效果,但是一旦停工,就没有了水;后者见效需要一段时间,但是一旦管道建立好,在我们睡觉的时候,也会有水流入。
那些把基金当作一次短期获利机会的人其实还是把基金当作一次“挑水”,当作一種“副业”,而没有想过把它建立成一条管道,为将来的某个目标服务。这样做可能存在以下几点弊病:
一、利用短期资金(如明年购房用的款项)风险更大。在被迫使用资金时,也只能被迫接受基金价格,而长期投资一来使风险降低,二来在选择赎回价格时更有余地。
二、短期投资难以享受复利。强调长期投资的实质是强调复利作用,每月坚持投资2000元,8%的年复利,经过20年就可以成为百万富翁,总投资额为48万;而短期期待的是爆发式成长,在高位抛出后,常因为“恐高”或者要用钱而不再继续投资。
三、短期投资心理成本更高。其实我们更愿意一个季度关心一次基金还是天天读数呢?基金本身的意图是交给专家理财,减少大家的投资成本,但是“急于求成”的心理难免加重负担。特别是购买新基金要经历1到3个月的封闭期,更不适宜“短线操作”。
那么管道到底是什么呢?
简单讲,管道是金融资产的一个长期配置,独立于工作收入的金融生息资产。其中的配置可以包括保险、个人退休账户、房地产、國债、股票、基金等。
管道的建立保证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后,在“挑水”能力下降的时候,还有“水源”。管道的服务是长远的,是为了退休,为了将来的子女教育,或者个人的财务自由。管道的建立是每年的审视与调整——保险的增加,房租收入的新增,债券比例的上升不一而足。
目前的市场确实很诱惑,但是抱有不同的心态进入,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对于那些贸然进入基金的投资者是否就一定要害怕了呢?其实不然,笔者乐观地认为,权当这是一场学习,因为储蓄时代随着低利率将渐行渐远,金融市场的演练,耐心地建立管道将是每位老百姓的新课题。
(作者为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A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