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两位受害者通过早报详细讲述其受骗经历,我们希望以此提醒市民,当你看到类似右图的手机短信时,千万多一个心眼。
向手机用戶发出“温馨短信”进行“提示”,继而假冒银行、公安工作人员套取资金情况并给出“善意”建议,最后通过电话指导进行所谓的“加密安全”措施,欺骗受害者将钱转账进不法分子的账户。这是近日出现的利用手机短信实施诈骗的新手法。由于这类诈骗案手法迷惑性、欺骗性很强,已经有不少人被骗,近期,刘英(化名)和陈明(化名)也被瞬间骗走了14.7万元和18.3万元。
一个是跟钱打了几十年交道的老财务,一个是曾经学过3年法律的生意人,近期就因同样的遭遇、同样的心情、同样的期待而相识。面对网络短信诈骗盛行、案件难破的现状,在向派出所报案后认识的两名受害者走到一起,试图联系更多的受害者,共同寻找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方法。
掉入相同“陷阱”
上月17日中午,刘英突然接到一条短信,内容是:“贵用戶牡丹灵通卡刚在太平洋百货消费3680元。如有疑问请拨打021-51099037查询,谢谢。”
刘英当时并没有理会,但是吃完午饭后,她想来想去还是打个电话去问问。
一个自称是工行职员的男子确认有人冒用其身份办卡消费,建议她立即拨打51099205向“公安防伪科”报案。刘英焦急万分,立即致电报案,一个自称为“上海公安防伪科民警”名叫江正的男子受理了报案,并表示刘英的银行卡不安全,应该拨打61148025向“金融管理局”咨询补救措施。
随后,一名自称是“金融管理局”钱主任的人热情接听了刘英的电话,详细询问了刘英持有的银行卡情况和资金情况,表示可以为其所有的银行卡加密,但要求她到就近的ATM机边上后再打电话联系。
刘英匆匆前往一家建行ATM机边,再次拨打“金融管理局”的电话,钱主任亲自用电话指导她进行“加密”操作。按照电话的指示,刘英将卡上辛苦攒起来的14.7万元全部存入了“安全账户”,她也松了一口气。
无独有偶,上月20日中午,陈明也遭遇了几乎同样的过程。得知自己的这些卡都不安全后,他一个下午在徐家汇地区连续跑了5家银行,将5张卡上的钱一一转到了“安全账户”,总金额达到18.3万元。
报警时相识
自以为已经将自己所有存款“安全锁定”的刘英怀着轻松的心情过了两天。上月19日上班途中,她猛然发现楼下的工行门口贴了以防诈骗的警示,上面描述的诈骗手段和自己的经历差不多。意识到不对的刘英立刻前往徐家汇派出所报警。
而精明的陈明因为听信了“金融管理中心”的建议,“不要在24小时内进行查询”。上月23日,当他再次拨打,发现原来的“公安”、“银行”、“金融管理中心”的三个号码都已成为空号时,他立即向徐家汇派出所报警。
“女儿的学费也没有了。”刘英说,自己做了几十年的财务,这样被骗真不甘心。她因此陷入了深深的自责。
“在我前面几天仅徐家汇派出所就接到多名受害人的报案,就在我报案同一天还有一个被骗了26万元的受害人,后来还有一个被骗了18万元,就是随后认识的陈明。”刘英说。
试图联合起诉运营商
刘英和陈明相识后,两人一直保持联系,两人翻阅了一些资料和法律书等,试图对通信公司和银行提出质疑。“我跟通信公司签的合同中,并没有要求他们给我这样的短信息。”学过法律、现在又从事IT行业的陈明说,“他们完全有能力屏蔽这些有害信息,为什么他们只顾利润?”
同样,刘英也对银行系统提出了质疑。她指出,为什么这样的诈骗手法被曝光后,还会有那么多受害人?如果每个银行能够在适当位置有类似的警示,他们都可以多长一个心眼。
目前,刘英和陈明正在四处向媒体、律师等咨询,起诉通信公司的法律依据是否存在。
律师观点:起诉通信公司尚无法律依据
记者将两名受害者的想法转告给上海华荣律师事务所律师王爱民后,他表示,目前此类案件尚无法律依据,但受害人还是可以对向律师和法学专家求助进行必要的研究和尝试。
王爱民表示,现在随着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网络、短信诈骗已经屡见不鲜,而且新手法层出不穷。但是就目前的法制体系来说,无论是从民事法、行政立法等角度,都很难有一个规范。面对这样的新生事物,需要解决的不仅是法律环节,还有技术环节,比如相关部门的监管技术等等。目前,这些都没有强制性的规定,而且利用特服号等进行诈骗,只是一種手段,不是必然产生被诈骗的结果,所以要起诉成功几乎不可能。
王爱民也建议,每个新生事物都会给法律界提供一个全新的案例,还是可以尝试委托律师等专家花工夫进行一个彻底的研究。
“回头想想都不可思议,像个笑话”
拖着疲惫的身心元旦回了趟江西老家,短信诈骗受害人陈明一返回上海就接受了早报记者的采访。他掏出手机,点击进入那条让他这辈子都无法忘记的短信息:“……贵用戶龙卡贷记卡刚在新世界城消费3980元成功,如有疑问请拨021-51099613建设银行发卡中心查询。谢谢!”接着他开始讲述“自己回头想想都不可思议,像个笑话”的遭遇。
记者:收到短信后你就打电话过去了?
陈明:我打电话给“银行发卡中心”,对方索要了我的身份资料后说,经过查询,我的个人信息已经泄露,有人冒用我的身份办理了多家银行卡,但是“银行”不提供查询,建议我立即拨打电话51097215向“公安局金融报案中心”报案。
一名自称为陈洋的“民警”接听了我的电话,他告诉我,有人在去年11月28日用我身份证申请的龙卡。“民警”同时还表示,用我的身份证申请的信用卡还有交通银行和浦发银行。我立刻表示,我自己在多家银行都还有信用卡。他就说,近来因银行卡信息泄露被别人恶意消费的案件频发,我的这些卡都不安全,建议我拨打电话51096307向“金融管理中心”申请给自己的银行卡“加密”。
记者:对话中,你产生过怀疑吗?陈明:没有,因为他们说的很逼真。接电话时都很有礼貌,会说“你好,这里是×××”,在被要求告知相关信息时,我还听到对方传来的忙碌的键盘声,就好像真的在电脑系统里进行查询。“民警”还强调必须先立案,他会将立案后的信息传真给“金融管理中心”,否则“金融管理中心”不会受理。当我后来再打给“金融管理中心”时,他们也首先说要去查一下传真。
记者:那么此后的“金融管理中心”人员也没有露出任何破绽?
陈明:接电话的是个女孩子,她表现得就更逼真了,她一边安慰我,一边耐心地教我,先在管理中心设立“安全账户”,把自己的钱都转到“安全账户”中,最后,我5个卡里共18.3万元钱全部转了出去。我每到一个ATM机上都给对方打电话,她在电话里教我怎么进行转账入安全账户。记者:整个过程中,您一点都没有起过疑心吗?
陈明:只有一个瞬间,就是在工行进行转帐操作的时候。因为按照电话的指示,我按下“转账”键并输入了中心提供的19位所谓“加密安全账户”,实为犯罪嫌疑人的银行账户号码,以及6位所谓“密码”,实为犯罪嫌疑人之前了解到的卡内金额数。因为工行转账时ATM机上有提示,显示为输入“密码”,我迟疑了一下。但当时我和“金融管理中心”保持通话状态,对方在电话里一直“热心”地指导我,念头一闪而过后我没有多想。
记者:你学过3年法律,现在又是个事业有成的生意人,应该说你行事会比常人都要谨慎,你没有想到事先向银行或者朋友去询问一下吗?
陈明:我平时做事十分谨慎,除了生意上、买房我才会拿出自己的身份证复印件,每个复印件上也都会写明用途,生怕别人会拿做他用。但当时高度紧张,我真的相信了。
记者手记:手机?手雷?
电影《手机》里有这样一句台词:“手机,如果不善加利用,就不再是手机,而是手雷。”一些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都对不良短信表示了忧虑。
据了解,这一問題已经引起國家有关部门的重视。信息产业部颁布了《关于规范短信息服务有关問題的通知》,全國公安机关还专门开展了“打击治理利用手机短信和网络诈骗犯罪专项行动”。
记者了解到,我國目前对手机短信的监管主要依靠运营商环节,而运营商则主要通过设置关键词的技术手段予以监测和过滤。
中國联通上海分公司的一位主管也表示,对短信的过滤目前没有科学的标准,只能由运营商自己掌握。运营商如果控制严了,就会影响一般客户,造成投诉;如果控制松了,垃圾短信泛滥,同样也会带来投诉。因此,运营商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一些业内人士建议,國家应该给予手机短信以正确的定位。主管部门应对短信提供商实行资质审核制,对违规者采取警告、查处,直至取消资格等惩罚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