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各个搜索网站上关于“天价家教”的消息俯首可拾。
"年薪10万请家教",今年8月中旬,南昌某媒体上赫然刊登了这么一则天价家教广告。三个孩子的爸爸李某,年龄还不到40岁,却已积累资产数亿元,在行业内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大款。商场上叱咤风云的李先生,对教育自家的三个孩子却爱莫能助。他说,自己原先也请过好几个家教,都被孩子气跑了,三个孩子还会把保姆反锁在家,自己跑出去玩,非常顽皮。孩子成绩也不好,上学期期末考试,他们的成绩都排在班上倒数之列。
读书不多的李先生倒是特别重视教育。他自己白手起家,在商场打拼20多年,深知知识的重要,也尝够了没有文化的苦头。现在条件好了,开名车,住别墅,除了发展事业,就想把子女培养成人,希望自己退休时有人能够接班。李先生表示,自己对孩子也没有过高的要求,不指望子女考什么名校,只要人正直能吃苦就行了,学习成绩在班上有个中游水平就行了。希望能请能管得了孩子的老师调教调教,制订一个培养孩子的五年计划,什么时间达到什么目的,并把补救措施也列出来。李先生表示,钱不是問題,只要能把孩子培养好,花再多的钱也愿意。
无独有偶,家住杭州的一位姓王的先生也做出了这么个"惊人之举"。他表示愿意出年薪10万元为两个儿子聘请一名家教,甚至许诺如果能够培养孩子上名牌大学,愿意付100万元作为报酬。王先生自己有两个儿子,一个15岁上初一,一个16岁上初二。他自己只有初中文化,做钢材生意多年,生意上很少遇到难事,但是最怕到学校开家长会,因为孩子成绩太差。近一年来,他先后聘请了20多位家教,孩子的成绩还是上不去。无奈才出高价聘请好的家教,希望重赏之下能有勇夫。
在重庆,一个家教所门口贴出的牌子也为家教开出了不菲的价格。"诚聘中学骨干教师5名,语、数、外、理、化各一名。年薪人民币9万元。"年薪9万元的确诱人,但对所聘教师的要求也不低:年龄要在30-40岁之间,本科以上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以上的职称,教过高三毕业班五届以上,高考成绩列同类学校前3名----据称,高薪家教将只为四五个学生"开小灶"。
在武昌,一位华中科大继续教育学院大一的学生也想在家教市场捞一桶金,他愿意招收一名学生,开价为月薪1.5万元,限收一名学生。一般来说,家教行价是教小学生每小时10元,教中学生每小时15元。这为同学的"壮举"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尽管还没有家长愿意出此价钱,但他还在等待"伯乐"的出现。
据了解,为让儿子3年后能考上名牌大学,温州一富商竟愿出50万元巨资招聘一位名师作家教,这可能是中國民间目前开出的最高的家教费。在北京、上海、广州,不少城市也都不断有人为了请家教愿意付出高昂的费用,这让昔日平静的家教市场不断泛起阵阵涟漪。
"名师"+"名校"=孩子的"明天"?
"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的心愿,为了孩子的前途一掷千金,大多数父母都不会是为了产生轰动效应而做此举动的,他们何尝不是爱子心切!可怜天下父母心,从这一点上说,我们的确应该向这些家长们致敬。但在感叹之余,人们对于"天价家教"这一新鲜事物倒是颇有微辞。
在采访中,多数人不赞同家长花大钱为孩子家教这一做法。
"这简直是被钱烧昏了头脑",南昌市一位姓蒋的市民对这一做法极不赞同。他说,他自己有三个小孩,都是他含辛茹苦拉扯大的,大人吃什么,小孩就吃什么,从小到大他们别的孩子一样读书、玩耍。现在,孩子们都考上了大学,都有了一份象样的工作,也都成了家。虽然孩子们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可是他们都很懂事,继承了蒋先生大多数优点:吃苦、正直、为人真诚等等。蒋先生深有感触地说:"教育孩子不是光用钱就能解决問題的,又不是买卖货物,这些花天价请家教的人看来是经商太久,把教育孩子和做生意混为一谈了!"
一位高薪兼职和一份报酬并不丰厚的本职工作放在一起,对于那些处心积虑求得这份兼职的教师来说,注意力更侧重于哪一方毋庸置疑。富商可以掏钱去购买优质的教育资源,但是不能以破坏他人享有的教育资源为前提;教师可以去为富商提供私人服务,但是不能以削弱为其他学生提供服务的职责来作为代价。目前,许多学校形成了一種家教怪圈,老师不好好备课、讲课,却千方百计鼓励学生参加课外辅导和家教,校内教育大打折扣,校外教育如火如荼,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忧虑。
"这是一種人为制造的新的不公平,对别的孩子和对自己的孩子是不公平的。"南昌市一位姓余的先生向记者表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过度的优越感是孩子成长的大敌,很容易让没有太多判断能力的儿童形成骄纵、自我、攀比的心理,总是自以为高人一等,不能和别的孩子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这不是孩子的责任,而是家长的责任,人为地为孩子制造一種不公平,从小纵容其过度优越感的形成,一份高薪家教可能带来的是更加消极的后果。他比较赞同现在一些学校实行的校内统一制服、上下课不让父母开车接送之类的做法,让孩子尽量在一个平等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余先生的观点可以从南昌富商的例子中得到很好的印证。这位富商的爱人反映,他们的孩子特别任性,买双名牌新鞋就一直穿,有再多鞋也不换,穿脏了也不洗,不想穿了就直接扔掉。孩子们不记得自己比别人多穿了多少名牌,多上了多少肯德基、麦当劳餐厅,而一看到别人有的东西自己没有,就非吵着要到手不可,南昌的私立学校她都读遍了。除了任性外,他们还争强好胜,大女儿读小学时,在南昌市某私立学校读寄宿,有一次没带水果,她看到同寝室的女伴吃苹果,就问对方要,对方只剩一个舍不得,她就提出花钱买,5元,不卖;10元,还是不卖,后来一直加价,终于以500元的代价买下了这个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