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左右人群的家庭处于成长期,随着子女逐渐长大,时间上相对宽裕,经过20多年的打拼,工作和生活步入正轨,丰富的社会经验让他们的工作能力增强,家庭收入进入高峰期,这一时期是家庭资产的重要增值期。但同时,与年轻人群相比,"上有老下有小"的他们往往承受着很大的风险和压力,退休后1000~2000元的退休金将无法维持现在的生活质量。为了过上有钱有闲的晚年生活,每个人都应及早制定养老资金筹划方案,通过多種投资组合,不断充实自己的养老账户。
对于未来的生活,你可能有一千種、一万種设想,但唯有一点无法改变的是,终有一天你会变老。
一般家庭自保为主
对于40岁左右、家庭经济并不宽裕的人来说,一般性的家庭开支还能应付,而不断增长的子女教育费,可能会成为生活的负担。夫妇俩的收入几乎是家庭唯一的经济来源,一旦两人当中有一方下岗、生病或發生伤残等意外事故,家庭的财务状况很可能岌岌可危。
因此,这样的家庭,未来夫妇俩的自身保障显得更为重要。可以选择将收入的一部分用于购买商业保险,具体说,可以购买部分低额的终身寿险(最好含养老)、重大疾病险,加上最需要的医疗险、意外险等。
富裕家庭合理搭配
对于40岁左右的成功人士,他们已经通过投资积累了相当的财富,净资产比较丰厚,不断增长的子女教育费用不会成为生活的负担,对于一般性的家庭开支和风险也完全有能力应付。因此,在购买了足够的保险后还可以抽出较多的余钱来发展其它的投资事业,比如购买一套房产或者尝试实业投资。
规划实例
王教授夫妇
王教授是一个让人羡慕的准退休族,49岁的她已是北京某大学的博士生导师。王教授如今的月薪在8000元左右,再加上平日里搞研究、写学术性论文等各種各样的津贴收入,王教授的月总收入在12000元以上。另外,王教授还经常外出进行技术咨询与讲学,有一笔不菲的咨询费收入。王教授的先生过去是某报社的编辑部主任,如今退休在家仍然没有封笔,加上退休金,一个月的收入有4000多元。
王教授夫妇虽然不用为生活发愁,但一直在考虑如何过好自己的后半生。由于工作忙,王教授不太热衷于投资,家中的主要资产就是银行存款。至于保险,"一直想买,但没找到合适的。"他们也担心退休之后生病,但好在攒了一笔养老金,准备用来应付医疗费。
王教授希望60岁以后,保险公司加上社会保障部门发的养老金每月能达到七八千元,再加上他们适当的一些外快收入,能让夫妇拥有一个金色的晚年。
专家建议
人老最怕病来磨。尤其对于高薪准退休族来说,紧张或者无规律的生活状态、巨大的工作压力都无可避免地会为其留下一些职业病,或许现在毫无感觉,然而一旦在退休后发作,将会带来一些经济上的被动,保险是应对这種风险的较佳策略。一般而言,这个时期应重视更周全、保险金额更高的住院医疗保险、重大疾病保险及防癌保险、资产保值增值的养老分红保险等。在专家的建议下,王教授夫妇每人在选择了一份保额不大的健康保险的基础上,投资了一份保额较丰厚的养老保险。
卢女士夫妇
44岁的卢女士和先生收入丰厚,卢女士在两家公司拥有股份,本人担任其中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年薪加年底分红共约150万元,现拥有价值230万元的一套公寓和一套价值500万元的别墅,另有3辆轿车。夫妻俩没有炒过股,也没有购买过基金、债券,除了150万元左右的存款,其它钱基本投在生意上,儿子在國外深造。夫妇俩对养老要求较高,希望至少不低于现在的生活质量。
专家建议
卢女士目前家庭月基本开支在7000元左右,假定通货膨胀率保持年均3%~4%的增长幅度,退休后保持现在的购买力不降低,在假设生意上没有任何进账、不考虑社保养老金的前提下,专家给卢女士规划了一份60岁后每月从保险公司领取12000元养老金、保费10年缴纳的商业养老保险方案。
同时,依据三人身体状况和年龄结构,专家为卢女士本人、先生、儿子分别设计了50万元、40万元、80万元重大疾病保险(含分红)方案,还设计了部分纯保障的险種,共计约900万元保额(约等于家庭资产总值),年缴保费29万元。在年缴保费结构中,养老险约占72%、重大疾病险约占23%、纯保障险约占5%;在年缴保费结构中,返还型险種保费占比95%。
徐世湘
现任泰康人寿保险公司业务总监,2004年被评为中國十大金牌推销员,主编大陆第一本系统介绍中國保险业顶级营销员成功实录的专著《不当总统就做推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