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为此提醒,没有独立经济来源的大学生热衷提前消费是不可取的,还是要提倡适度、理性消费。
为攀比竞买高档品
寒假大学生购买高档学习用消费品,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今年主要集中在笔记本电脑、数码照相机,部分学生因为攀比而购买高档消费品。上海大学编导系小陈本来打算毕业后再购买笔记本电脑。年前她在MSN上与寝室同学群聊,得知很多人都已买了笔记本电脑。和父母商量后,她也赶在春节期间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大家的家庭情况都差不多,如果别人有电脑,我没有,会显得我不合群,而且很没有面子。”小陈坦言。今年寒假,她一个人就花掉了家里近1.5万元。
去年大学毕业的王梦云告诉记者,学生平时周末回家,周日晚返校,学生寝室就成了大学生周末购物攀比的场所。而寒暑假则是大学生“更新换代”的最好时机。
信用卡助长高消费
随着信用卡对大学生的开放,如今大学生拥有几张信用卡、超前透支消费也已不再稀奇。
在上海大学读研一的小卫去年9月在校园里办理了一张信用卡。作为一名研究生,她的信用卡透支额度为5千元(本科生3千元,博士生1万元)。从10月份开始,她每个月的信用卡都是透支的。“新年的一二月我光买衣服就花掉了1万元,都是刷卡消费。”小卫告诉记者,因为是刷卡,每次花钱也没“感觉”,上个月欠的钱父母已经帮她还掉了,这个月卡又刷爆了。她还透露身边不少同学都像她一样超前消费。
而上海师范大学的小金则先后办理了4张信用卡。
“办信用卡前,我没打算透支,谁想到会越办越多。”小金说,她一开始只在卡里存了零用钱,几笔消费之后,很快就透支了。因为不想告诉父母,她又办了第二张信用卡,透支钱还第一张信用卡。如此“卡套卡”,她又办理了第三张和第四张信用卡。
学习消费受家长支持
大学生寒假消费中用于培训学习的费用也很可观。据统计,在大学生寒假消费中学习投资消费一般在上千元左右,主要是英语进修、各类考试培训等,因为学有所用,最受家长支持。目前市面上英语进修班学习费用从1千元到上万元不等。一般而言,只要学生主动开口要求“充电”,家长总是乐于掏钱“埋单”。
复旦大学05级经济系章皓琦寒假选择到某知名培训机构的英语中级口译班进修英语。20天的课程,共花去学费、书本费、报名费1600多元。在他上课的近200多人的大教室中,清一色都是在校大学生。
“把钱花在学习上也算花在刀刃上。”章皓琦妈妈钱女士说,尽管1600元开销不小,但是如果能换取一张证书,换来将来好的工作,还是非常值得的。
专家观点
大学生高消费要各方引导
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项家祥指出,大学生高消费是个普遍现象,是大学生对父母、对社会缺乏责任、缺少感恩的表现。大学生还没有独立的收入来源,大学的学费和日常生活的费用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已经是不小的开销,最好在经济独立的时候再考虑额外的支出。建议那些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也应该尽快独立起来,不能老靠着父母。当代的大学生应该学会自力、自强,学会更多地承担。
大学老师小韦说,不少大学生为了赶时髦、追潮流、爱面子,花了很多冤枉钱,其实都是父母在背后宠着。家长这方面不应该太放纵,不然孩子将来没有正确的理财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