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到了酸腐气味
市文管会专家介绍说,明代时期的上海比较繁华,尤其是在松江及徐家汇一带,人口居多。所以在松江区、徐家汇肇嘉浜路一带,出土的明代古墓较多。
20日上午发现的这个古墓,距地面2.1米左右。考古人员在清理现场时,在女尸的衣服上发现了水银珠,这证明当时入葬时曾对尸体进行过防腐处理。在现场,所有的人都闻到了一股浓烈的酸腐气味。戴着口罩、手套的考古专家告诉记者,这是古尸亮棺后通常会有的一種气味,这種混合气味,带有200多年深埋地下的木质气息,以及尸体和防腐液体等接触的混合气味。出土后,混合气味接触到空气,马上挥发出来。专家表示,这種气体对人体并不会带来不良影响。
金丝绣片被剪下
记者昨天下午在古尸发现地———黄陂南路、徐家汇路口看到,正在施工中的地铁9号线工地铁门外,围着众多围观的市民。走进工地中央,只见一具古尸躺在淤泥中,由于下着小雨,包裹女尸的黑色绸布已湿透。
这时,一个市文管会专家手拿剪刀,小心翼翼地将披在古尸胸口部位上的金丝手绣花片剪了下来。据文管会考古部专家介绍说,女尸身上的首饰等早已经先后取下,这个金丝绣片,从表面上看,有明代服饰的特征,对证明古尸身份具有一定研究价值。但专家同时表示,从已发现的随葬品来看,该古墓群为一般古尸墓群。“虽然经过连续两天的挖掘,但一未能发现能与古尸对应的相关碑文类的木片或纸片。”
专家现场鉴定后,决定对古尸作就地“深埋处理”。
挖土机搬移古尸
现场记者都在猜测古尸究竟将深埋在何处时,一辆挖土机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开了过来。四位工作人员两前两后将塑料彩条布里的古尸拎起,走到了一块空地上,放置下来。嗡嗡作响的挖土机伸展开“巨爪”,慢慢地“抓”起古尸,将尸体抛至一个新挖的泥坑里。
该泥坑距离地面约3米左右。放置该古尸的空棺也被挖土机提起,也放进了泥坑里。随后,挖土机一遍遍将泥土送入泥坑填平,这具出土才一天的古尸,终于完成了第二次“入葬”。
防止留下后遗症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研究员、上海史专家薛理勇先生听了这个过程后表示,如此快地再入葬,可能会造成一些隐患:亮棺后的棺木是潮湿的,当棺木干了之后,材质也许会起变化,这種变化对相关的研究有时会提供意想不到的线索。古尸再入葬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腐烂,那么,一旦再被挖掘,可能会给后人带来疑惑。现代社会防腐蚀的材料很多,比如有石头、不锈钢等,如果在这些材质上写上“古尸发现和挖掘经过”等简短字句,就不会留下后遗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