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梅宁华:各公司上报的拍卖成交总额肯定有水分。
文化部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拍卖公司拍卖的是原创的、不可再生的文化,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拍卖公司越多,恶意竞争、炒作就越甚。
某拍卖公司负责人:艺术品市场的火爆,吸引了一大批不懂行的投机者,而他们往往是市场上的大买家。
影视演员、收藏行家王刚:一场拍卖会只有10%的拍品是真的,这样的场景绝不是危言耸听。
高价神化 “秀”出成交额水分多多
北京市文物局近日公布,去年,北京市文物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额约为91.6亿元人民币。资料显示,去年全市44家文物拍卖公司中,有业务活动的36家公司,共举办大、中、小型拍卖会137场,比2004年多19场。
“这里面肯定有水分。”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梅宁华非常肯定地指出了一些公司上报数据中有水分。因为涉及到相关企业的经营秘密,“水分”到底有多大,外人很难具体知晓。记者了解到,虚报成交数额不但在北京拍卖市场存在,在全國拍卖行业中都很普遍。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向记者透露,数字的不真实会给企业带来现实的好处。因为成交率和成交额较高,无形中预示了拍卖企业的实力,会给企业今后征集拍品、举行拍卖带来便利。因为藏家都想把拍品送到业绩好的拍卖企业,这样不仅能卖出个好价钱,而且出手的几率较高。
2005年年初,刚刚成立的北京红太阳拍卖有限公司的第一场拍卖,就刷新了两项世界纪录。其中,宋徽宗《桃竹黄莺卷》拍得6116万元人民币,令业内震惊。此前,该公司在业内声名甚微,头场拍卖就红灯高照,业内、业外的质疑声四起。事后有媒体指出,竞得宋徽宗《桃竹黄莺卷》的上海某收藏机构,仅向红太阳公司支付了1500万元的汇票。记者采访得知,眼下的《文物法》、《拍卖法》以及工商和税务法规,都没有明文规定拍卖企业落槌价即要纳税,这就使虚报落槌价的拍卖企业有空子可钻。虽然刷新拍卖纪录的数据登在了报上,散播于世间,但等到要真金白银纳税时,拍卖企业就常常以钱没到位、买家爽约等等五花八门的借口推脱纳税的责任。
北京中贸圣佳拍卖公司艺术顾问赵榆的一席话很能说明問題:“我为我过去曾经写文章吹捧过的那些‘高价位’而脸红。因为现在才知道,那些所谓的高价位,居然有很多是假成交,是骗局。”赵榆先生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惟一一个质疑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神话”的人。
繁荣假象 导致投机逐利者多多
中國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凤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05年的艺术品拍卖是自1992年恢复文物艺术品拍卖以来成交最好的一年。一些作品时隔几年在去年成交价提高了10倍甚至更多。拍卖市场以前是收藏者居多,现在企业家、交易商也涌入这个市场,对艺术品的投机成分加大,使艺术品在短时间内价格奇高,造成市场繁荣的假象。”
一位拍卖公司负责人说,艺术品市场的火爆,吸引了一大批不懂行的投机者,而这些投机者,往往是市场上的大买家。近年来,在艺术品投资获利丰厚的渲染下,國内普通百姓纷纷将钱投入其中,民间流传着很多拍卖中的“神话”和“天价”。这几年行情看涨,人们趋之若鹜,南北一片热卖。種種迹象表明,中國的艺术品投资市场还远未成熟,其中不难发现操盘者或是坐庄者蓄意进行假卖、卖假,从中获取暴利。民众不知其中奥秘,在快速致富心理驱使下,将血汗钱投入其中,风险极大。
中贸圣佳负责人易苏昊与记者谈起曾经去江浙一带参观当地企业举办的拍卖会所见:拍卖场上举牌子的很多都是家庭妇女,拿两张报纸随便往地上一铺,一屁股坐下来就开始举牌子,几十万上百万不费吹灰之力,那種场景看了真让人感慨。从事书画收藏研究20余年的中國收藏家协会会员孙永学说:“拍卖会已经不再是当初收藏的概念了,而是商业味十足的艺术品市场,藏品被赋予了商品属性。”以前,花10万元就能买到一件心仪的拍品。如今,成百上千万都买不到好东西。孙永学感叹道:“去拍卖会时间长了,感觉钱都不是钱了,麻木了。”
去年秋季以来,中國字画拍卖市场开始呈现下坡趋势,精于逐利的高手也暗地里透露出担忧。他们就纳闷,名家字画怎么会越拍越多?受到收藏界追捧的书画名家即便是每天无休止地研墨作画,也不可能拿出这么多的作品来满足市场的需求。更有业内人士指出,现在的艺术品市场是投机大于投资。
真金白银 换得天价赝品多多
王刚曾在多部影视剧中饰演过古董玩家的角色。现实生活中,王刚经常出入于海内外的艺术品拍卖会,是一位很有眼光的收藏行家。经过多年收藏历练的他直言不讳:“一场拍卖会只有10%的拍品是真的,这样的场景绝不是危言耸听。”
香港大收藏家张永霖就为人所诟病的赝品問題直言:“作为一名藏家,最大的担忧就是用真金白银购藏到赝品。从一个收藏家、一个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如果人造钻石做得完全可以乱真,就连鉴定专家都难以分辨,真的钻石会很快没有收藏价值。这对全世界艺术品收藏家和消费者来讲是不公平的。”
现在,艺术品拍卖会上书画名家的作品越拍越多。以仿冒张大千书画作品为例,去年某大城市的春季艺术品拍卖会总共举办了20多场,竟然出现了50多幅号称张大千创作于上世纪40年代的青绿山水画,不少都是水准较高的赝品。一位鉴定界权威人士道破天机:“不是张大千留下的作品多,而是现在仿冒张大千书画的水准越来越高,足以叫最权威的鉴定师看花眼。”前几年,拍卖会上临时撤下赝品的事情屡见不鲜,如今撤拍的事反而越来越少,拍卖公司对此都无所谓了。严格地说,拍卖行知假卖假的行为,为书画赝品的流通变现提供了公开的市场。对于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不负责拍品真假的“通行”做法,香港大收藏家张永霖诙谐地反问:“如果客户去一家银行提款,银行方面让客户对自己提取的钞票真假把关,这能说是合情合理的吗?”
书画赝品自古至今混迹于艺术品市场。市场需求、交际需要、“高仿”临摹、炒手运作、鉴定缺失等等,有着很复杂的原因。要想从根本上减少、杜绝书画赝品,就必须首先净化从业人员的身心。因为说到底,赝品問題是因人而生的。
门槛不高 引来举槌企业多多
伴随艺术品市场的持续火爆,大量其它行业的企业涌向拍卖领域。拍卖资质达标、不达标的企业一拥而上,纷纷举槌开拍。一些没有达到资质要求的拍卖企业混迹其中也冒险开拍。据有关部门统计,2005年全國具备文物许可的拍卖公司约有150多家。同年,北京新成立的具备文物许可的拍卖公司就有4家。北京如此,全國其它大中城市莫不如此,拍卖公司地域分布的大扩容势不可挡。
文化部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指出,当前,中國的艺术品市场存在一喜一忧。喜的是,过去价格一直偏低的中國艺术品,在拍卖市场上的价格正在回归;忧的是拍卖公司太多,保真問題始终没有解决。他一直认为,拍卖公司不是越多越好,这跟菜市场不一样,在菜市场买小白菜的时候商家越多越好。但拍卖公司拍卖的是原创的、不可再生的文化、文物艺术品,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就会存在恶意竞争、炒作。如果市场不规范、不健全,往往正规的拍卖公司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达不到优胜劣汰的效果,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为此,政府有关部门将通过立法,加大监管力度,加强行业自律,尽快出台艺术品市场的相关管理办法以及对专业的权威机构进行资格认证。
一位拍卖企业的老总说,如今文物艺术品拍卖业的门槛不高,拿到拍卖执照就可以经营,是导致市场上虚假纪录产生和假货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自认为有实力的老板,只看表面现象,没有研究透拍卖企业的经营链条,以为拍卖业遍地是“金”,信手扔几个钱成立个公司就仓促开拍。首场轰轰烈烈热闹非凡,二场杳无音信再不见踪迹。不少拍卖公司只拍出一场就转眼倒闭。拍卖企业的生存根基是拥有稳定的买家和卖家群体。这两个稳定群体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要靠拍卖企业长期诚信经营,逐步培养和积累。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买家、卖家和拍卖企业经营链条,是拍卖企业持续经营,稳健成长的关键所在。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那種基于毕其功于一役而成立的挣快钱的拍卖企业,只能是短命的流星公司。
阅读延伸
今年,拍卖行业将迎来行业恢复20年,《拍卖法》颁布10周年。中國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凤海近日透露,在拍卖行业两个周年大庆来临之际,一部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的行业自律公约将出台,这将规范未来的拍卖市场,有利于遏制拍卖市场上的过度炒作、假货赝品泛滥、拍卖企业不规范操作等违规违法行为,促进拍卖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