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南方某大报显著位置有大标题为“教育部颁文鼓励大学生休学创业”,下面副题是“清华大学为三名在读研究生发展企业首开绿灯”。该文称“教育部公布了一项新政策:大学生、研究生(包括硕士、博士研究生)可以休学保留学藉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碰巧的是,那三位清华研究生的停学创业申请已获校方批准,于是大家对这个关于教育部颁发文件的消息信以为真。
然而2000年1月21日的《北京青年报》以题为“大学生休学创业真能盖过盖茨取代戴尔”的报道纠正了教育部颁发文件的消息,报道这样写着:
“我们并没有发文鼓励大学生休学创业。”当记者问起报上所谓的新政策时,教育部学生司综合处的张处长说:“那只是科技司下发的文件中的一句话,与学籍管理没有什么关系。关于休学的规定早就有,但其中没有大学生创办公司的提法,因为这样的学生毕竟是少数。”
北京市教委学生处甘北林处长好像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一连问了两遍:“教育部颁文鼓励大学生休学创业?谁说的?我怎么不知道。”记者又把报上的大标题念了一遍,可心里也有点发毛。
“这样说恐怕不太妥当,我要给你们媒体泼点冷水。”甘处长说,“大学生不够成熟,应付社会的能力不强,我们并不提倡学生休学个人创业。”
“1999年,清华学籍管理制度改革是教委特批的。他们的学生素质比较高,能力比较强,很多理工科专业易于拿出较成熟的创业方案,在社会和市场上取得成功的可能大一些,但清华中少数人的创业行为并不具有普遍性。再说,这也不是我们一提倡就能推广的。事实是,本科生创业成功的连1%都没有,研究生的成功率也不到50%。现阶段,我们不会鼓励学生去冒这个险。”
清华大学在1999年9月份开始,有次把“创业停学与复学”列入学籍管理规定,目的是想给有创业机会或经济困难的同学一个宽松的环境。以前有病才休学,现在学生根据各自情况提出申请,导师和系里同意,就可以办理停学手续,但停学期间不享受研究生待遇,时间最长不能超过三年。
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院士以自己的优秀学子为荣,他说:“尽管有不少成功的创业者是在校大学生,但更多的还是学业有成者。清华2万学生,真正出来休学创业的只有10人,因此,在校学生应该克服浮躁,不要梦想百万富翁速成。”清华休学创业的学生代表有fanso的鲁军和刘颖、互联网实验室的方兴东。
北京大学以文科见长,但学生创业的热情和校方的支持一点不弱。北大教务部李部长说:“如果学生认为有必要休学,北大会批准其休学一至两年。到社会上实践之后,学生会知道自己还需补充什么,这有利于促进学习。我们相信学生判断,支持他们自主地发展。对特殊人才会特殊对待。这些灵活的管理,既是对受教育者的认可,也是现代教育的需要。”
除了北大以外,全國还有许多高校也纷纷效仿清华允许学生休学创业。我以前在浙江大学做采访,听到学生说:“我们浙大的口号是学清华一百年不变!”看来,此话一点不假,创业便是最好的佐证。2000年2月18日《中國青年报》刊出一篇叫“给休学创业盖茨梦泼盆冷水”的文章,这篇文章摘自新浪网,是一位身在大洋彼岸的中國留学生写的,其中这样写到:
美國是资本主义國家,可是,美國教育部从来没有颁文鼓励大学生休学创业,相反,一直把帮助全体公民完成大学教育作为首要任务。今年是美國的总统选举年,所有竞选人打出来的第一面大旗都是全民教育。在國内,如果“鼓励大学生休学创业”属实,那么,那種做法是否正确实在值得深思。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恳切地希望各方人士能够审慎考虑“鼓励大学生休学创业”。
最后,我也想从大洋彼岸向國内校园的青年说几句心里话:你们的正业是学习。创业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都是难能可贵的。但是,你们的人生还处在学习阶段,这个黄金阶段是一去而不回返的。目前,在美國计算机信息产业,代表新技术发展方向的领衔科学家大多是三十刚出头的人,他们的成功都是在校学习的黄金阶段开始的,而不是休学创业。因此,你们的创业活动应该为你们的学习和黄金时代服务,而不应该让你们的学习和黄金时代为神化了的“盖茨梦”服务。走快从“盖茨梦”中苏醒过来吧!
在我看来,这位留学生过于担心了,大学生并不是小孩子,他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做出判断该不该创业,还有,并不是你想休学创业就能休学创业,还得学校和系里批准呢!而学校主管部门又不是白痴,难道他们会随便批准吗?如果把做“盖茨梦”仅仅理解为像盖茨那样放弃学业而去编软件赚大钱,那就太肤浅了!简直是庸人之见!我们是要学习盖茨的那種敢于创新的精神。就像我们國家倡导的学习雷锋,并不是说我们也像雷锋那样去参军入伍去开解放牌汽车,而是要学他那種“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范围是极其广泛的,涉及到各行各业。同样,盖茨的创新精神也是可以在各行各业推广的!
也许是媒体炒作的缘故,使大家产生“鼓励大学生休学创业”的错觉。其实,休学创业的大学生毕竟是少数,既然他想蹦出来那我们干嘛要死死把他拴住呢?中國人是不是太看重文凭了?况且,学校还给他保留着学藉,两三年后他还可以回来继续念学位拿文凭,只不过是推迟两三年拿到文凭而已,有什么好担心的?难道人们担心这些人创业后就堕落了就变得弱智了就完成不了学业了?“休学创业”不等于“辍学创业”,休学与辍学是有天壤之别的。盖茨可是“辍学创业”,他放弃了哈佛大学的文凭!
2000年12月18日《北京青年》周刊登出了一篇叫“检讨大学生休学创业”,看到印在封面上的这一行醒目标题,我简直是吓了一跳!心想:大学生休学创业干嘛要检讨?他们犯什么错误了?检讨的意思是:找出本人或本单位的思想、工作或生活上的缺点和错误,并追究根源。
文章一共写了三位创业者,分别是李玲玲、鲁军和王科,只有鲁军属于“休学创业”。而“检讨大学生休学创业”下面的副标题为“本刊记者专访第一批大学生创业弄潮儿”,那我就要问:“只采访了李玲玲他们三个人,却搞出这么一个副标题是不是夸张了点?”而且让我感到特别可笑的是,既然文章的大标题为“检讨大学生休学创业”,为何不多采访几个休学创业者多了解一下实情?他们这批休学创业者难道真的用得着“检讨”吗?方兴东也是“休学创业”,如果有人指着方兴东的鼻子斥问:“方兴东,你是不是该检讨检讨?”我想方兴东不骂这个斥问的人有病才怪呢!
更可笑的是,鲁军属于“休学创业”,可他那一部分专访的标题为“创业,每天都很难”,王科为“告别学生公司”,而不是休学创业的李玲玲的标题却是——李玲玲的“检讨”。我实在是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看了整篇报道,我找不出一句“检讨”的话来。那么这篇报道对读者不是误导是什么?
《北京青年》周刊记者就李玲玲参加中央台《对话》节目采访了她,李玲玲说:“这次《对话》栏目定了一个基调,是我始料不及的,但如果仅仅因为我是大学生创业第一人,以我的成功或失败来认定大学生该不该创业的话,我认为是不可取的。我成功了,大学生就可以出来创业了吗?我失败了,大学生就不能创业了吗?”“我其实不愿意接受记者采访,那回中央电领台来录《对话》节目,是学校领导坚持让我去的。在《对话》节目实录现场我多少有点失望,因为我感觉现场嘉宾包括现场观众对我的背景、具体情况都不很了解,甚至对我们公司的名字都不很清楚,他们的一些好意的劝告我觉得甚至有点好笑。当然,我非常感谢他们给予我的真诚关心和建议,就我个人而言,我会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做自己的事,不被别人左右。”
周刊在写鲁军的那一篇,有这样的一句话:“一年前,他离开课堂的时候,大学的文凭压在很多人的心口,那是清华大学的文凭啊!停学。”一看到这句话,我就扑嗤一笑。这是什么意思?没必要这么担心吧?难道这位记者真的担心鲁军再也拿不着清华的文凭了?鲁军告诉我,两年后他继续回清华读书拿文凭!而最近我去fanso公司找他拍照时,他看起来挺潇洒呀!拍了一张后,我准备给他拍第二张时,他说:“别拍了,有人在等着请我吃饭呢,没时间了。”然后赶紧跑了。
唉,有些新闻报道简直是庸人自扰!说不好听一点,就是太无聊了!倒霉的是读者,一个个被搞得满头雾水,分不清东南西北了。所以,我觉得该检讨的是某些媒体,而不是“大学生休学创业”。
五寄托着一代年轻人的梦想
这是一个崇尚知识和创造的时代,新一代知识经济的先行者,创造了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借着知识和远见实现梦想的奇迹。他们聚积财富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一些靠传统行业发迹的老牌经典富翁惊呼:internet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叫人不可思议了!一个个神话的诱惑牵动着当代中國年轻人的心弦,怪不得大学校园掀起了一场空前的创业浪潮。
比尔·盖茨当年20岁从哈佛大学退学创业,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创立了今日的微软帝國。他的个人财产跟他所持有的微软股票涨跌有关,我在一份资料看到盖茨的财产一度达到960亿美元,股票一跌,他就一天损失好几十亿美元,但近年来他的财产一直都是在500亿美元以上。盖茨以世界首富而成为一些人的偶像,他的传奇经历早已传遍世界,影响着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许许多多的人都在想着有朝一日象盖茨那样把自己的知识转变成财富。其实,这種神话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当中已经有人在创造这種神话。
创业——这包含机遇与挑战的字眼,已经成为无数大学生心中的梦想,作为中國第一批大学生创业者,他们掀起了一面具有历史意义的旗帜,我们这一代大学生(包括所有的年轻人)应该为他们感到骄傲,就像史玉柱那个时代的人为史玉柱感到骄傲一样。从柳传志到史玉柱,从张朝阳、丁磊、王志东到这批大学生创业者,他们都是中國创业史上的丰碑式的人物。当我逐个采访完这批大学生创业者后,有些朋友问我有何感想,我非常兴奋地说:“他们将被载入史册!”也许话说大了点,但这绝对是我的肺腑之言!
2000年7月13日《北京青年报》刊出的题为“创业:人生必经之路”的整版报道,主题词这样写到:
随着“创业”一词在媒体上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对于创业内涵的界定以及创业形式的探讨,也日益为人们所关注着。从人一生的生存和发展上看,每个人都在不同层面、不同阶段、不同环境里从事着创业活动,都在用自己的努力改变着其生活状况。而从社会的角度来讲,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迁,创业的社会形态也發生着显著的变化;另一方面,恰恰是每个人的创业活动,创造性、决定性和历史性地成就了人类的所有文明,并演绎着人的历史。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这样的诗句在如今看来愈发显示其高度的概括性和准确的预见性。的确,当创业成为众望所归的社会主流思潮时,当大众有意识地将创业提升到价值观上,并广泛于日常生活的每样言行举止中时,当个人把创业作为生存的必要行为而周围也对这種行为给予充分的理解、尊重和弘扬时,世人是会对擅长创业的风流人物的倍增而习以为常的。创业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事业,为了实现更深层次的生命的价值。这是一个以知识为经济发展核心的时代,历史给了我们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能否把握就要看我们有没有勇气与智慧了。对于社会趋向潮流的表现,中國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沈杰这样认为:
“如今,是我國5000年来创业机遇最多的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打破了那種继承、世袭的传统。不管你有什么家庭背景,你本身的资源很重要,也就是文化资本将取代过去的社会资本。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知本家、知识精英将代表着社会潮流出现在创业的重要领域,可以预见文化资本创业的意义将更大。”
大学生创业绝不是一種浮躁的表现,他们都很沉稳而清醒。在自己所在的大学里,他们都非常优秀,绝不是等闲之辈!他们是创业的先行者,按他们的话说就是:中國不缺科学家,中國真正缺的是创业者,为此,我们先走一步。
当代大学生去创业,不仅可以实行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也为社会提供新的就业行会,为中國的发展造就新的经济增长点。
“科大讯飞”总经理、中科大博士生刘庆峰是一个非常有民族责任心的创业者,他说:“一个國家的发展,甚至说能够生存下去,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一些堪称民族脊梁的读书人能够真的为这个民族做些事情。”而他自己就这样去做了,远大的目标是缔造一个“语音帝國”。
被媒体誉为“中國女大学生风险创业第一人”的李玲玲已经被一些人冠以“失败”两个字,其实,天行健公司的停摆并不意味她创业的失败,她现在在新的公司里干得挺好的,况且,她还这么年轻,她的路还很长,有一些挫折是难免的。李玲玲在中央电视台参加《对话》节目,在录制现场,节目一结束,她随即被许多同龄人包围着,围着她要签名、合影。《对话》栏目组的编导说,这样的情况好像只在大导演张艺谋来录节目时才出现过,少年作家韩寒都没有享受她这样的荣光。
我们的同龄人对李玲玲这么关注,为什么呢?我采访李玲玲时她跟我说:“其实我李玲玲只不过是创业的一个代名词,或者代表而已。我现在所做的很多事情,在某種意义上讲就代表了现在大学生的一種精神,一種力量,一種想法!”
v2科技有限公司的ceo叶滨的一番话深深地震颤着我的心灵,他说:“刚读研究生的时候,我了解很多师兄师姐的走向,其实我特别希望有一面旗帜告诉我,让我觉得这个人的经历特别好,以后我就朝这方面去努力。我特别想找到这样的一个目标,但我就是没有看到那面随风飘扬的旗帜。
“当时在创业园的时候,每周有一个创业者沙龙,有一次在沙龙里,我就说我特别希望我们当中出现一面旗帜,这旗帜不仅是对我们兄弟公司的一種感召,对中國所有的学生也是一種感召,至少可以告诉这一代或者下一代的青年们:可以考虑去走创业这条路,这条路非常有前途,可以更好地发挥你的才能。”
今天,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这面旗帜已经在蓝天下随风飘扬,它指引着一个方向。作为第一批大学生创业者,他们是光荣的,是勇敢的。敢于向权威挑战,向新的领域挑战;敢于走创业之路,去开创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这種大无畏的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普遍缺乏信仰的时代需要的。这批创业先行者寄托着一代年轻人的梦想,不管未来是成功还是失败,他们都无愧于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