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理财 理财首页 | 理财攻略 | 生活理财 | 投资理财 | 理财规划 | 税收筹划 | 理财故事 | 财富测试

您的位置 > 理财知识网 > 个人理财 > 流沙河:越活越明白

流沙河:越活越明白


本站网址:ilc.org.cn 来源:理财知识网

  从没有政治权利的社会底层,突然重新获得写作的权利和读书人的尊严,流沙河48岁的身体里,迸发出了巨大的热情和能量

  2005年11月11日,是流沙河先生的74岁生日。

这一天,刚入初冬,成都的天气还很温暖,淡淡的阳光照射到他的书房和客厅。这一天,对于他来说,跟任何一天一样平常。他的家里没有客人,他从来不做生日。任何熟悉他的人都懂得用他喜欢的方式去祝贺他的生日。这一天,他在写一篇短文,谈他发现某辞书关于一種古代书刀的记载有错误。

  读书。著述。就是流沙河的日常生活。他定义的“职业读书人”的生活。

  这種宁静的惯例到了星期天,会被一種令人愉快的方式打破。沙河先生家里的星期聚谈,是多年常规了。他自己是这样描述的:“每逢周日,必有友人来,少则二三,多则五六,各据一席,喝茶谈天。主题不出阅读范围,皆能说长道短,互相笑傲戏谑。时有噪声,不免惊扰邻室,误以为书室内在吵架。浮生又得半日之忙,忙在嘴巴,而心态则大闲。此为我家书室一大乐事。”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虽则“说长道短”也“皆能”,“笑傲戏谑”而“互相”,但是,一般说来,还是沙河先生博学多识的见解,机趣天成的幽默,更让大家感到愉快,并且获得教益。

  流沙河谈天,古往今来,正史野趣,纵横无碍。往往是话到越具体处,越是进入细部,话就越可能留给他一个人说。最近的一次,大约是有人从“大长今”说到了“馒头文化”,接下来,沙河先生就讲馒头的历史和由来,从北到南的演变,什么书中怎么说,字音字型的变化,英文为什么是这样,等等。很多时候,如果把他的话记录下来,就是一篇有趣的短文。

  流沙河在客厅里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座位,一把木椅。他坐在那里看书,看到有趣处,往往双腿一盘,手握书册,旁若无人,兴味盎然。或者笑出声来,这时,他鹤发童颜,面容清瘦的样子,显得极天真生动。前不久的一次,他盘在椅子上看余世存的《非常道》。突然哎呀一声,接着笑叹道,“此公是个老实人嘛,难怪仗打不赢啊!”原来,他看到蒋中正在日记中写自作荒唐,然后自我检讨而又积习难改,再作荒唐,又再自行忏悔一则。他认为人性到了此处,有一種难得的真实。

  书里书外,说说笑笑就到了中午。他的儿子参加完“三自教会”的礼拜活动就来看他了。这个孩子就是那位6岁开始帮流沙河钉包装木箱,读流沙河自编课本的“小童工”。流沙河那首著名的《骑马马》:“爸爸变了棚中牛,今日又变家中马。笑跪床上四蹄爬,乖乖儿,快来骑马马!爸爸驮你打游击,你说好耍不好耍?小小屋中有自由,门一关,就是家天下。莫要跑到门外去,去到门外有人骂。只怪爸爸连累你,乖乖儿,快用鞭子打!”中的主人公。而“乖乖儿”早已经长大成人,自立门户,平时不住在一起。

  那一天,儿子一到,流沙河就取出他早已写好并装裱过的一幅书法。说,我没有什么给你的,你把这个留着。

  流沙河的字,已经自成一派,人称文人字体,瘦劲、俊美而潇洒。20年前就有人收藏。看来,他是在以这種方式为儿子预留财产。

  这位“职业读书人”的家里有四个书橱的藏书。古典的现代的,科技的自然的,格外庞杂。有些书看上去真想像不到是他看的。前些年,他的居室放着一架旧式的大床,常读的书搁在床上,他称为“宠姬”。他的床一半边分给了“夜夜倚床”的“宠姬”——被他称为命根子的常备书:《十三经注疏》《史记》《资治通鉴》《太平御览》《太平广记》《说文解字段注》《古文观止》等等。

  这位75岁的“职业读书人”每天必须读书,至少两小时。他读古读今,读中文也读英文。他的阅读内容是与时俱进的。他有國内外寄赠的书刊供他了解最新的时事和最新的观点,他对國内外时局从来不陌生。

  “职业读书人”的生活包括“提篮去买菜,写字来卖钱”和“偶有文章娱小我,独无兴趣见大人”。隔年即有新书出版,不时有短文见诸报刊。官方色彩过浓的活动,一直尽量回避。由于回避成了习惯,现在已经基本绝缘了。但也有选择地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例如两个月前,巴金纪念馆向他征联,他写了“乘激流以壮志抛家,风雨百龄,似火朝霞烧长夜;讲真话而忧心系國,楷模一代,如冰晚节映太阳”。

  庄子现代版

  1979年,流沙河从四川省金堂县重回成都之前,已经在那里做了12年木工——6年拉锯,6年钉包装木箱。

  在被遣回老家做木工之前,他已经在成都做了9年右派劳役。

  从26岁遭遇 “草木篇诗案”,接着成为全國著名的“大右派”,到48岁“重返文坛”,其间22年中年时光,流沙河全部“沉到了海底”(毛主席语)。

  22年前,因受革命热情鼓舞提议而创办《星星》诗刊,又在创刊号上发表了自己的诗作《草木篇》,因此成为毛主席前后4次提起的“钦犯”,由此开始了人生的重大磨难。22年后,那位面目清秀才华横溢的青年穿着一件破棉袄回来了。由于长期过度的劳累和营养不良,他的身体过早地衰弱。

  现在,他又回到省城,回到了他的出生地,回到了四川省文联,回到《星星》诗刊社,回到發生悲剧性命运转折的地方。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按Ctrl + D 把本篇理财文章加入收藏夹
 
理 财 计 划
生活理财持家有道
育儿养老买房置业
购车养车消费旅游
银行理财保险理财
投资理财
黄金收藏信托基金
期货外汇债券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