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富翁何许人
原来的官员 上世纪90年代初,原来的政府官员最先成为百万富翁。前第一副总理维·伊柳辛退职后在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谋到了职位;前外长安·科济列夫当上了美國ICN公司的高级经理;原破产委员会主席彼·莫斯托沃伊成了阿尔罗萨宝石公司的第一副总裁;而前副总理奥·瑟苏耶夫则担任阿尔法银行的副总裁。前官员中得到如此完美“劳动安置”的远不止这些人。原来穿军装的人國家安全机关和内务部的军官也在那些年里积极地参与了商业和银行系统。这些人在军队业绩平平,进入实业界后则一鸣惊人。他们担任安全部门或者大型保卫机构的领导,干得十分顺手而出色。其中许多人不仅积累了在新条件下工作的经验,还掌握了诋毁本公司领导名誉的不少黑材料。他们当上公司顶级经理的日子已近在眼前。
年轻的管理者 俄罗斯最终出现了过去只在西方电影中才能看到的顶级经理。他们穿着得体,腰板挺直,总是面带微笑,对生活十分满意。他们虽然只有30岁开外,但已有了不菲的资财。上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进行疯狂私有化的时候,他们则在英國、美國、芬兰和法國的著名大学或专门商业学校里为自己充电。他们讲一口流利的外语,在西方建立起了联系并且有了文明经商的经验。他们脑筋灵活,出了不少金融天才和大企业家。
经济寡头是哪些人
如今的经济寡头是哪些人?俄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学者的看法是:
年龄 令人痛心的是,今天的经济寡头年龄日趋老化。勃列日涅夫时代经济寡头的平均年龄是56?郾6岁,戈尔巴乔夫时代52?郾2岁。1987年之后,降为42?郾1岁,而1993年又增为46?郾5岁。最近已升到48?郾6岁。虽说在各类寡头中,经济寡头年龄最轻,但由于进入这一层面的人年龄越来越大,经济寡头的平均年龄也越来越大。现在进入这一层面的实业家大都在50岁,甚至60岁开外。
来历 许多人以为主要是莫斯科人。1998年前的确如此,但是在结束了资本简单集中之后,莫斯科之外的人渐渐代替了莫斯科人。圣彼得堡走在最前面。2000年初,圣彼得堡人在经济寡头中占的比重已经接近10%。学者们认为,这与其说是因为圣彼得堡经济发展迅猛,还不如说是因为他们是总统的同乡。结果,强有力的地方工业家代替破了产的莫斯科金融家。
教育 社会学家发现,现在的经济寡头往往受过良好教育。1993年他们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占93%,现在已上升到96?郾6%。实业家进修的主要是经济和法律,正因为如此,大企业家中这两类专家的比例增加。经济寡头中,技术型占绝对多数,人文科学占的份额很小:从1993年的将近10%降为现在的不到1%。经济寡头中几乎没有女性。
住在哪里 他们往往住在郊外的“王村”,现在这样的“王村”遍布俄全國各地。住在莫斯科郊区的既有当地的寡头也有来自地方的寡头。
这些寡头除了郊区有房外,在市中心的豪华住宅区也有居所,而且常常不止一处,面积在150~200平方米。俄罗斯富翁还喜欢在國外购买不动产,最常见的是在西班牙买房,其次是美國、塞浦路斯、葡萄牙、希腊和法國,最有钱的则在英國置业。
寡头有什么特征
心理 俄罗斯现在的百万富翁思维敏锐,他们的脑子容量大、多层次,可以容纳大量信息,这当然是优点。不过,他们想的全是自己和如何获得最大的满足。他们往往是不考虑他人想法的自私者。这些新百万富翁对人格的理解相当模糊,他们的信条是“钱都是好的”。他们很少认为自己是受害者:从不怀疑自己是否应当拥有一切,而是深信一切都是应该的。
生活方式 绝对健康。他们把含有高脂肪调味料的法餐换成了低热量的日餐。家里有私人厨师,如果上餐厅则挑低热量食品。喝咖啡加的是褐色糖,鲜奶油用的是脱脂的。几乎不喝酒,因为这对身体有害。即使喝,也只饮一杯对心脏有益的法國红葡萄酒。
装饰 他们认为汽车、手表和皮包的品牌是身份的象征。所以往往选用价格在10万欧元左右的奔驰或奥迪车。手表则用劳力士等名表,价格高达5万美元。穿的也只是世界名牌。
美國人到底挣多少钱
美國各阶层的收入相差极其悬殊,富的脚上流油;而穷的衣食无着,无家可归。尤其是近两年,失业的人大幅度增加,比如在2003年,单是申请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数便已高达33.9万人。
80年代初,大公司经理的年收入比普通工人不过高出42倍,而到了20世纪末,此一差距已猛增到531倍。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國的百万富翁也就280万左右,但却有近5500万人是生活在美國官方公布的贫困线以下的。当然,年收入6~8万美元的中等收入家庭仍占美國人口的大多数。
1999年美國人的人均年收入为3?郾5万美元左右,比人均年收入3万美元的德國人、人均年收入2.5万美元的英國人和人均年收入1万美元的韩國人都要高些。不过,中等收入的美國人多是白领,如中小学老师、一般工程技术人员、小经理、小老板和公司雇员等。而美國的高收入者则是:大公司的总经理、著名运动员、歌星、影星、电台及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等。他们的年收入有的往往高达几千万美元。当然,像医生、律师这样的好职业的收入也相当高。卸任的美國总统克林顿和夫人希拉里,这两年单靠到世界各地去讲演和写回忆录,两口子一个动口,一个动手,就捞了上千万美元的“外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