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银十”出现购车小高峰
盘点近二十个黄金周的汽车市场,无一例外的都是汽车购销的小高峰。记者了解到,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九月共实现汽车交易4656辆,比前两个月都好一些;今年前三个季度的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0%。十一长假后,该市场仍延续了九月的销售势头,前两周平均销量均在1200辆以上。另据最新公布的统计结果,目前北京的汽车保有量已超过250万辆。今年1至9月,北京共销售新车27万辆,二手车14万辆,均高于去年同期,尤其是二手车增速明显。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信息部且小刚说:“41万辆这个数字是经过工商验证后的统计。但不少外地人买车由于不在北京上牌照,故没有计算在内,比如在我们市场买车的约有15%是外地人。”
从全國汽车市场看,九月和十月也是传统的销售旺季。据中國汽车工业协会提供的统计数字,九月全國汽车产销分别达到50.17万辆和49.6万辆,比上月增长13.52%和18.38%,同比分别增长15.49%和13.81%。1至9月,轿车累计产销199.14万辆和199.37万辆,同比增长14.79%和18.05%。同期全國汽车产销420.21万辆和413.6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18%和10.12%。业内人士认为,去年我國汽车产销达到504万辆,近几年我國汽车工业每年保持大约10%的增长速度,因此,今年底前实现产销550万辆大有希望。
车价稳定压倒一切
2004年,车市价格大幅跳水,但在进入2005年后,开始显现出跌不动的态势。车市价格的大幅变化突然停顿了,虽然降价仍是趋势,但下降的幅度却在缩小。据《网上车市》提供的数据显示,汽车价格指数九月比八月只低了0.2%,九月和一月相比也只低了3.1%;今年是自1999年以来汽车价格下降幅度最小的一年。
从各细分市场表现看,豪华车市场竞争激烈,但价格相对稳定,奥迪一支独秀的情况已经改变;丰田皇冠走势较强;宝马相对稳定。中高级车市场随着一汽丰田锐志的“搅局”,车价有走低和降幅继续加大的趋势。中级车市场所占市场份额最大,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市场:骐达与颐达此消彼长;福美来、捷达一直稳定;宝来销量上升得益于买断销售;伊兰特虽然高开高走,但与其它车型差距有逐步缩小之势。小型车受油价影响大,近两个月比较稳定,其中,飞度一直受到市场追捧,所占市场份额也较大;千里马也保持较好的销售势头;高尔逐渐得到市场认可;派力奥和路宝销售也还稳定;但让人期待了许久的雨燕销售却并未如人意。微型车价格在持续下降,六月以后下降幅度更大,但夏利、吉利、奇瑞QQ等车型却较为畅销。
从一些机构调查和记者采访到的情况看,车价高和担心刚购完车车价会大幅下降,仍是消费者持币待购的主要原因。从《网上车市》十月上旬对2546人不购车原因的一份调查统计可以看出,认为车价太高的占47%,认为近期降价可能性大的占39%,只有13.9%的人在等待新车上市。
据了解,今年前九个月已有80多款新车亮相,到年底前会达到近百款。过去新车上市会热闹上两三个月,但现在只有极少款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价格仍是消费者购车的首选。应该注意的是:团购本是消费者自发组织的一種购车行为,其目的是迫使厂家与商家让利。但我们也看到,今年以来,团购已逐渐被“看车团”所取代,其主要原因就是厂家怕扰乱其价格体系,不支持团购,而商家得不到厂家的支持,让出去的全是利润,“赔本赚吆喝”的事自然也不愿意干了。
政策因素对车市影响渐显
今年以来,一些关于汽车行业的新政策先后开始实施,如《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及进口汽车实行落地完税制等,有些政策虽说目前看来还未对车市产生明显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变化,这些政策对车市的影响将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的实施,4S店给有形汽车市场施加了比较大的压力。尤其是一些生产厂家推出的“销售不出4S店”的规定,对有形汽车市场的销售影响将会显现。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虽然从目前看《办法》没有产生大的影响,经销商也仍在卖车,这主要得益于目前厂家的产销基本平衡,但如果销大于产,这種平衡就会被打破。
对进口汽车实行落地完税制,无疑是规范进口汽车市场的重大举措,但其高额的费用支出更是对经销商财力与实力的检验。而进口汽车市场的诸多变化,无疑对经销商进货的渠道、车型、时间、品種、数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一些外國汽车公司已开始在华划分大的区域并重新选择代理商。
如果说消费税对车市的影响有限的话,那么燃油税何时出台对车市影响更大。燃油税除了增加用车成本还将在一定程度上引导汽车转向节能消费,并进而影响到买车、卖车、开车及制造等整个汽车产业环节。据一项影响汽车消费的调查显示,消费者对油价趋势的预测是看涨不看跌。五成以上的消费者对目前的油价不大能接受,四元以内是近五成消费者所能承受的油价范围。另在不购车原因的调查中,也有四成消费者投票给了油价过高。对油价的担忧也成了小排量车走俏市场的重要原因。据悉,夏利、奇瑞等几家企业日前又把今年的产销计划进行了上调。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