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公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末,我國共有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企业法人单位325万个,个体经营户3921.6万户。在325万个企业法人单位中,私营企业198.2万个,与2001年第二次全國基本单位普查同口径数据相比,增长49.7%;國有企业、國有联营企业、國有独资公司共19.2万个,下降48.2%;集体企业、集体联营企业、股份合作企业45.6万个,下降46.9%;股份有限公司、其他有限责任公司40.6万个,增长35.2%;其他内资企业6.2万个,增长66.5%;港澳台商和外商投资企业15.2万个,增长9.6%。
上述数据变化表明,我國國民经济不仅整体增长较快,企业法人单位数大幅增长,而且以前被称作“草根经济”的私营、个体企业更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國退民进”得到进一步印证。
从某種意义上讲,此次经济普查取得的大量数据,堪称一笔资源宝库。因为,普查数据并不是一堆简单、枯燥无味的数字,而是当前现有财富结构布局真实再现的一面镜子,使國家高层在进行立法规范、战略决策与产业布局时做到心中有数。比如说,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私营企业、个体企业数量的激增,势必会导致个体财富在整个社会财富中的比例增加,进而致使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那么如何在保证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解决和缓解因贫富分化带来的诸多社会問題,就理应成为我國高层决策取舍所必须考虑的一个关键問題。
实际上,在1号公报公布后,各大媒体尽管解读诠释的角度不同,但关注最集中莫过于“民字号”和“國字号”财富布局的此增彼减,及如此增减所带来的产业、就业、消费等不同层面的变化。对变化趋势的深刻洞察和准确把握,意味着新机会的不断涌现,这大抵是1号公报最值得企业所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