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驻济各银行开始大力推销理财产品,不仅品種增多,而且花样翻新,与道琼斯指数挂钩,与國际金价区间挂钩的新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外汇理财产品不断出现在理财市场,让热心理财的人们有点迷茫:名词挺多,赚不赚钱呢?
“本金是有安全的,但是许多收益是预测的。”一家银行的理财人员回答咨询时说,现在的理财产品花样很多,购买时要看仔细理财产品的合同条款,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产品。
“风险大小与收益高低是成正比的。”这位理财人员说,有些市民在理财时只听高收益的产品就购买,不问其风险,尤其是盲目相信银行理财能力,不看具体产品情况,当收益达不到自己的预期,有时收益甚至低于银行存款时,心理承受不了,有的甚至与银行方面發生冲突。
“大家现在都知道股市投资和保险投资有风险,其实银行理财同样有风险。”某股份制银行的一位理财专家张经理说,有一位客户购买了某银行推出的外汇理财产品,由于一直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收益而提前赎回时,发现本金被银行扣除了7%,一万美元拿回家只有9300美元了!但她却有苦难言,因为理财协议上写着“只有银行有权决定该理财产品能否提前赎回。”
客户与银行产生矛盾,除了客户对银行理财风险认识不足外,银行确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除信托产品宣传有严格规定外,大多银行理财产品的宣传很随意。“本金保证100%,最高年收益预期6%。”这種宣传看起来没有毛病,其实有“猫腻”,全面地描述应该是:这产品是没有保底的浮动收益型产品,最高收益可能是6%,最低收益可能是零,如果你交给银行5万元,两年后本金100%给你,收益却是零。如果这样客观地说,你会仔细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