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初开始,银行新增收费项目一直在持续不断地增加。3、4月间的部分商业银行境外刷卡消费手续费上调;5、6月深圳招商银行宣布对小额账户收取管理费;随后媒体陆续报道出银行收取“点钞费”、建设银行、中國银行先后宣布收取小额账户管理费;8月深圳部分商业银行大额提现收取手续费;10月中國银联传出银行卡跨行查询将收取手续费更是把银行收费推向高潮。
缘起:借收费唤醒“睡眠账户”
事实上,关于银行服务收费的声音从2003年起就开始从多个渠道传递出来。如果说当年出台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使收费拉开了序幕,那么,2004年的“借记卡年费事件”使银行服务收费彻底开闸。
两年来,银行服务收费主要集中在工、农、中、建四大國有商业银行,相继对银行卡挂失、补卡终结了原来的“免费午餐”。有数字显示,每张借记卡的10元年费,可使收取这项费用的发卡银行在广东省一年增收近1亿元。
尽管四大行的银行卡都收了年费,但是市民对其服务质量是否也跟随收费提高则持有不同意见。与收费相对应的是银行普遍透露目前有2/3左右的借记卡处于“睡眠”状态,并道破問題实质:“那么多休眠卡消耗着银行的管理成本,收费不是目的,而是更有效地整合资源、为客户服务。”
拓展:多项服务开始收费
进入2005年,银行服务收费项目进一步拓展,主要集中于大额取现、大量的小面值储蓄(零钞清点)以及小额账户的服务费。
从目前各家银行出台的大额取现、零钞点钞费标准来看,对个人储户存款尚不收取,但也令个人储户感到了“山雨欲来”。
7月份以来,省内建行、中行、农行先后发出将对个人小额账户征收管理费的公告。据银行人士介绍,对于银行来说,80%的利润来自20%的客户,而其余80%的客户多为“亏损”客户。所以,按照“二八理论”区别对待是迟早的事,无论收取小额账户费用还是对借记卡收年费,目的大致相同———都是要把“亏损”客户的资源有效整合。
收费促理财观念转变
银行不断增加新的收费项目,对于老百姓来说,最大的冲击不是每年多付12元的账户管理费或者是其他服务费,而是理财观念的转变。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专家认为,对小额账户的收费是國有银行朝着真正商业银行目标进行角色转换的重要一步。银行开始从企业经营的角度考虑成本的問題。
收费其实是银行希望通过价格手段引导老百姓加强科学理财观念,合理使用银行账户,节约银行系统资源,以提高银行柜面服务能力,最终是想为其客户提供更为高效优质的服务,达到社会、银行、个人三方的共赢。
随着银行许多的“免费午餐”逐渐停止供应,老百姓的理财观念也在转变。很多人开始主动思考在银行收费年代应该如何使用金融工具减少费用支出,规避收费。比如对银行卡的整合,一卡多用,少付银行卡年费。
2005年银行服务收费大事记
·2005年6月招商银行北京和深圳分行宣布从7月1日起,对日均余额低于1万元的账户收取账户管理费每月1元。不过,第二天招行宣布暂缓包括北京、东莞等18个城市的分行向个人客户收取账户管理费的计划。
·2005年6月深圳部分银行对到银行兑换10元及以下零钞,按照兑换金额的1%收费,每笔最少收1元辅币兑换费
·2005年9月广东省建行开始对日均余额不足400元的账户征收账户管理费每季度3元
·2005年9月广东省中行悄悄宣布将对日均余额不足400元的账户,每季度扣3元的手续费。
·2005年10月深圳部分银行对储户大额提现(个人20万元以上,机构账户50万元以上)收取0.07%至0.1%的提现手续费。
·2005年10月工行广东省分行要求客户在2006年6月前对小额账户进行归并,并表示不排除今后也将收取小额账户管理费。
·2005年10月有消息传出,2006年银联将对银联卡的跨行查询收取相应的手续费,但具体如何收取,持卡人是否要付费尚未清晰。
·2005年11月农行广东省分行宣布将对小额账户收取账户管理费,客户应在公示期内归并“睡眠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