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为一个初涉國际期货市场的國家,目前尚不能在大宗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中有所作为,反而不断受到國际投机基金的围攻,损失不小。
如何走出以上被动局面?监管机构没有漠视,扎扎实实地参与市场是唯一的出路,而监管政策也开始有了放松的信号,尽管还只是间接的一小步。
日前,一位银监会的人士透露:“能做黄金和石油等商品期货的牌照可能马上就发,马上就要公布了,已经经过签发,而以前在允许商业银行做衍生品交易资格的文件中有一句话,只允许做商品期货以外的衍生业务。”
该人士所指的应该是银监会以2004年初第1号令的名义发布的《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为中國的商业银行进入衍生品市场指明了方向。
农行國际业务部一位专家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根据监管政策,目前國内银行在衍生品市场上的主要业务是结构性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银行只是一个“二道贩子”。國内银行先去國外市场询价,而后根据报价设计一个结构性安排,在國内收集存款,然后打包和國外大银行平盘。
现在能做的衍生品业务只有与汇率挂钩型和与利率挂钩型两種。在成熟市场國家还包括与基金挂钩型、与基金的基金挂钩型、与信用衍生产品挂钩、与黄金或石油等商品期货挂钩、与各種政府债挂钩等品種。
而國内银行的理财产品如果能和黄金或石油期货挂起钩来,无疑会增加國内银行对商品期货的研究和操作能力,还能培养投资者对國际商品期货的关注习惯,为下一步國内机构进入商品期货市场和國际机构公平交易打下基础,这无疑是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此外,國际投资界一致认为,黄金、石油、农产品的价格在今后5年内还有广阔的上升空间,理财产品和这些期货挂钩也开拓了一条國内客户分享价格上涨好处的渠道。
农行的上述专家表示,最近几年美元汇率大幅波动,汇率风险很大,这就使很多客户都有极强的避险需求,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市场需求很大。
本报10月24日曾报道荷兰银行推出了“石油——黄金挂钩结构性存款”,國际市场上石油和黄金的“热效应”开始传递到中國的外汇理财市场,由此也可见國外大银行对商品期货收益的认可。